摘要
目的探讨膀胱肿瘤内微血管的分类,分析不同类型微血管与膀胱癌组织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判断患者预后。方法实验组为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46例,男38例,女8例,年龄35~85岁,平均年龄72.2岁。对照组为无病变的膀胱黏膜组织16例,其中良性前列腺增生症12例,输尿管囊肿4例,男12例,女4例,年龄47~86岁,平均年龄70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单克隆抗体CD31、CD34、CD105、血管平滑肌动蛋白通过免疫组化分别染色血管,观察肿瘤微血管形态、数量及血管外周细胞的覆盖情况。用已知的膀胱移行细胞癌CD31、CD34、CD105染色切片作为阳性对照,PBS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电脑图形分析软件测定微血管密度,分析未分化微血管密度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和意义。结果经免疫组化测定膀胱移行细胞癌内微血管可分为两种类型:分化血管(CD34+)和未分化血管(CD31+/CD34+)。未分化微血管密度与膀胱癌病理级别呈正相关。以未分化微血管计数中位数为界分为未分化血管高密度组和低密度组,以Kaplan-Meier无瘤生存曲线对比,Log-Rank时序检验,二者间无瘤生存率差异显著(P <0.006)。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微血管,未分化微血管密度在患者存活时间上是独立的预后因子,可为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评估和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出处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34期134-135,共2页
Guide of China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