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对初中语文教材分析的再思考——以《黄河颂》文本解读为例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习惯了基于试题研究教学的范式,除了教学研究课、示范课的教学之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研究教材,深度发掘教材含义的优良传统正远离当下的课堂,而即使是研究课、示范课,上完之后还是要补上应试这一内容的.这种教学研究尤其是对教材的分析,与应试形态下的教学现状,形成了典型的"两张皮"的现象,值得人们深思.尽管早就有人强调,教材分析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教学的精度、深度及广度[1],但为什么教材分析以及教材分析视角下的文本解读,会出现模式化的倾向呢?笔者以为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样的,语文教学的模式化,文本解读的应试趋势,语文教师教学经验尤其是应试经验的累积,使得对教材的分析、对文本的解读难以对应试直接产生功效,因而淡化也就难免.但仍然应当认识到的是,教材分析及其视角下的文本解读,仍然是一个初中语文教师的基本功,本文即以《黄河颂》这一文本的解读为例,谈谈笔者的思考与做法.
作者 范茜
出处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9年第14期8-9,共2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6

  • 1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被引量:14
  • 2雷玲.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被引量:2
  • 3金浦元.接受反应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被引量:1
  • 4(德)伊瑟尔.审美过程研究—阅读活动:审美响应理论[M].霍桂桓,李宝彦,译.杨照明,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被引量:1
  • 5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 被引量:1
  • 6冯磊.现代诗歌教育:中国语文教学的软肋[N].教师报,2004(3). 被引量: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