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庄子》中“无知”的三重意蕴及其逻辑进路 被引量:3

On the Three Connotations and Logic Approach of the “Ignorance” in Chuang Tzu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世人汲汲于"知"的思想背景下,庄子强调了"无知"的重要性。这种"无知"具有由低到高层层递进的三重含义:一是形而下的人之"无知","无"在此有否定和超越之义,即否定源于人之主观欲望和意愿的人为之知,超越自然之知;二是形而上的道之"无知",即愚,"无知"持存了道的统一性和自然性,知却导致世界的分裂和人为,"无知"即道的原初状态;三是绝对的"无知",即"无知"的自我否定,庄子既反对人为之知,也反对人为的"不知",因为执着于"不知"也会导致分裂。基于此,一方面,庄子的"无知"真正强调的并非知与不知的区分,而是统一与分裂、自然与人为的区分,即知道与知物的区分;另一方面,"无知"的三重意蕴在彰显人的三重境界的同时,也揭示了《庄子》"无知"思想的内在逻辑。
作者 朱松苗
机构地区 运城学院中文系
出处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7-32,共6页 Academic Exchange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庄子>之‘无’的美学精神研究"(17YJC720044) 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庄子>之‘无’的美学精神及其当代意义研究"(2017265)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朱松苗.论《庄子》之“无”的三重意蕴[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4(5):131-137. 被引量:9
  • 2刘笑敢著..庄子哲学及其演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344.
  • 3吴怡著..逍遥的庄子[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4.
  • 4崔大华著..庄学研究 中国哲学一个观念渊源的历史考察[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582.
  • 5陈鼓应著..老庄新论 修订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519.

二级参考文献11

  • 1庞朴.谈玄说无[N].光明日报,2006-05-09(005). 被引量:6
  • 2宣颖.南华经解[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114. 被引量:9
  • 3蜂屋邦夫.道家思想与佛教[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被引量:5
  • 4郭象,注.庄子注疏[M].成玄英,疏.曹础基,黄兰发,整理.北京:中华书局,2011. 被引量:42
  • 5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3.779. 被引量:655
  • 6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被引量:667
  • 7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被引量:1071
  • 8池田知久.道家思想的新研究:以《庄子》为中心[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 被引量:2
  • 9庞朴.说“无”[M]∥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北京:东方出版社,1986:71. 被引量:1
  • 10刘翔.关于“有”、“无”的诠释[M]∥汤一介.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被引量:1

共引文献8

同被引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