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德育活动:学生德性生长的校园样态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教育学意义上,活动是一种教育形式。所谓活动育人,简单来说就是在活动中,通过活动培育人。当下学校中的校园活动虽然丰富,但是却离活动育人还有一段距离,突出地表现为工具化的价值定位、学科化的活动逻辑和形式化的活动呈现。为此,需要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重构活动育人的内涵与路径,具体而言,就是德育活动。在价值定位上,需要从“特色承载”走向“教育生长”;在作用机理上,需要从“载体后德育”走向“载体德育”;在要素关系上,需要从“主客体关系”走向“主体间性”;在存在形态上,需要从“活动化”走向“课程化”。
作者
李宏亮
机构地区
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出处
《江苏教育》
2018年第23期7-10,共4页
关键词
中小学德育
活动育人
学生发展
分类号
G41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52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刘建新.
需要·活动·人的全面发展[J]
.理论探讨,2006(2):40-43.
被引量:4
2
马克思,恩格斯,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作编译局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47[M],1979:697.
3
李宏亮.
载体德育:班级德育工作的当代路向[J]
.班主任之友(中学版)(上半月),2010(12):4-8.
被引量:7
4
冯建军.
主体间性与教育交往[J]
.高等教育研究,2001,22(6):26-31.
被引量:246
二级参考文献
9
1
罗兰·罗伯森.全球化社会理论和全球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11..
被引量:5
2
弗罗姆.占有或存在[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36,37,77.
被引量:2
3
张博.走向对话的幼儿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出站报告[M].,2000.20.
被引量:1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被引量:1493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被引量:2299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8、64、78、136、53、65、51.
被引量:904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8.
被引量:175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23.
被引量:76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252
1
韩凤月,宋宗佩,王菁.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体育专业理论课程应用中的价值、困境和展望[J]
.体育师友,2023,46(1):16-20.
2
刘雨晴.
库利“镜中我”理论观照下的教师尊严[J]
.山西青年,2020,0(2):140-140.
3
戴妍,陈佳薇.
教师尊严的理论蕴涵及其实践指向[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4):88-95.
被引量:5
4
孟月婷,史全社,曹新志,马文军,王斌,张涛,王鲜,任启俊,刘正杰,王艳,李定.
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方式探讨[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6):93-94.
被引量:7
5
李玉光.
试论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三种模式[J]
.嘉应学院学报,2004,22(1):90-95.
被引量:1
6
余宇,谭灿.
论从对抗走向对话的体育师生关系[J]
.红河学院学报,2003,1(5):83-86.
被引量:1
7
章瑾.
以主体间性教育思想促进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J]
.硅谷,2009,2(16).
8
郭莉,黄柯.
论网络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J]
.江西社会科学,2012,32(7):241-245.
被引量:27
9
汪焰梅,覃静.
论大学交往教学的困境及出路[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24(9):53-54.
10
彭新华.
构建学习共同体 提高课堂师生沟通的有效性[J]
.传承,2009,0(18):100-101.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3
1
刘建新.
需要·活动·人的全面发展[J]
.理论探讨,2006(2):40-43.
被引量:4
2
田慧生.
活动教育引论[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1999,11(2):11-13.
被引量:8
3
刘宁,杨东亚.
“学程周”:构建活动育人新样态[J]
.中小学管理,2017(12):19-21.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3
1
吴仲烨.
让活动指向学生的积极发展--“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活动育人实践研究初探[J]
.教育观察,2020,9(7):42-42.
2
吴仲烨,郑雪清.
小学特色校园活动的育人新样态探索[J]
.新课程研究,2022(25):77-79.
3
唐恂奕.
借助评价推动“活动育人”可持续性发展[J]
.新课程研究,2023(1):40-42.
1
蒋秋华.
让道德与法治教学从有限走向无限[J]
.江苏教育,2017(81):46-48.
被引量:2
2
何晓敏.
当VR走向教育,需变“握手”为“拥抱”[J]
.中国培训,2017,0(16):152-152.
3
许品荣.
情趣教学点滴心得[J]
.读天下(综合),2018(2):188-188.
4
单治超.
怎样培养数学学习兴趣——谈我的切身体会[J]
.中学生数理化(高二数学、高考数学),2003(11):4-5.
5
张慧.
“具身认知”视野下初中美术审美教育[J]
.教育艺术,2017(12):46-46.
被引量:1
6
吴景和.
《文心雕龙》创作论[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1):39-43.
7
苏旭东,郭嘉辉,杨宏弟.
后结构主义视域下学生德性教育的价值审思与协同走向[J]
.基础教育参考,2018,9(2):10-13.
8
任虹燕.
思维·管理·价值——对大数据引发德育大变革的思考[J]
.中小学德育,2018,0(3):9-12.
被引量:1
9
谢廷峰.
小学品社课堂中深度学习策略[J]
.教育,2018,0(5):69-69.
被引量:1
10
赖佳.
刘黔欣:以“真人图书馆”育真人[J]
.广东教育(综合版),2017,0(11):24-25.
江苏教育
2018年 第2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