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探析五声调式的本源及创作特点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五声调式是中国历史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相对应,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音乐与西方大小调音乐亦有着截然不同的音乐色彩。本文通过对五声调式产生的根源进行研究,并与西方大小调体系进行对比,探析两者的根本差异性,并通过音程、和弦两方面来论述五声调式音乐的创作手法及特征。
作者
高一峰
机构地区
西北民族大学
出处
《北方音乐》
2018年第2期242-244,共3页
Journal of the Northern Music
关键词
五声调式
大小调
调式体系
五度叠置
分类号
J614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4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57
同被引文献
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8
1
沈知白.
中国音乐史[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79(1):11-24.
被引量:4
2
樊祖荫.
五声性调式的转调与和声的处理方法——五声性调式和声研究之四[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3,22(2):33-42.
被引量:8
3
魏扬.
五正声纯五度复合和声的和弦体系[J]
.音乐研究,2014(1):87-100.
被引量:44
4
华天礽.
对三分损益律和五度相生律异同的分析[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5(4):23-27.
被引量:5
5
黎英海著..汉族调式及其和声[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268.
6
杨荫浏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稿 上、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1070.
7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 修订本[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442.
8
樊祖荫著..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写作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238.
二级参考文献
24
1
王安国.
我国当代音乐作品的和声创新问题(下)[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5(3):9-22.
被引量:5
2
谢功成,马国华.
论同宫场[J]
.音乐研究,1981(2):65-83.
被引量:14
3
童忠良.
商核论──兼论中西乐学调关系若干问题的比较[J]
.音乐研究,1995(1):25-31.
被引量:22
4
刘正维.
民族调式的“灵魂”效应[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1):52-61.
被引量:17
5
[日]山根银二著,丰子恺译.《日本的音乐》,音乐出版社1961年版,第11页.
被引量:2
6
Jeremy Day-O'Connell, Pentatonicism from the Eigh- teenth Century to Debussy, University of Roehester Press, 2007.
被引量:1
7
George Perle, Twelve-tone Tonality, Berkeley: Univ- 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cop. 1977.
被引量:1
8
刘学严《论五声性旋律与功能体系和声的结合》,《和声的民族风格与现代技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版,第367页.
被引量:1
9
Allen Winold, Harmony patterns and principles. Prentice-Hall, A division of Simon & Schuster, Inc. Englewood cliffs, New Je- rsey 07632. 1986. p. 116.
被引量:1
10
《钢琴曲选1949-1979》,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第142页.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57
1
庄曜.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音乐形态研究概述[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5(3):19-33.
被引量:8
2
王小龙.
互动,民间文艺铸造模式新解——由白茆山歌《舂米歌》所引发[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25(7):114-117.
被引量:2
3
罗钢芹.
储望华钢琴前奏曲《幽谷潺音》中民族化和声语言解读[J]
.音乐创作,2012(9):98-100.
4
王小龙.
“眼界要放宽一些”——简论沈知白先生的东方音乐研究动机及其成就[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4(1):13-20.
5
曾婀娜.
金湘歌剧《原野》咏叙调中的中国传统音乐元素[J]
.北方音乐,2014,34(11):86-87.
6
曾婀娜,魏扬.
金湘歌剧《原野》咏叹调音乐语言的多样性与贯穿性[J]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4(5):2-7.
7
魏扬.
单音程与其复音程的协和度差异及纯五度复合和声排列[J]
.音乐研究,2015(2):85-93.
被引量:12
8
牛苗苗.
王建民《第三二胡狂想曲》的创作特征[J]
.大舞台,2015(5):137-138.
被引量:2
9
王安潮.
沈知白学术成果的历史研究[J]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5,13(2):65-72.
10
魏扬.
民族根 中华情——《探究无垠·金湘音乐论文集之二》书评[J]
.人民音乐,2015(12):84-87.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2
1
马岩峰.
民族五声调式歌曲钢琴伴奏与织体设计[J]
.惠州学院学报,2016,36(5):80-83.
被引量:2
2
高一峰.
论五声调式在中国风格器乐作品创作中的应用[J]
.北方音乐,2018,38(16):13-13.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张铎.
论“中国五声调式”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影响[J]
.北方音乐,2019,39(17):66-6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徐光庆,李晔.
从调式色彩看高邮民歌的风格特点[J]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20,38(2):37-39.
被引量:1
2
马俊伊.
中国五声调式音乐创作的技术边界[J]
.黄河之声,2023(21):76-79.
1
许昱.
高中音乐鉴赏课体验教学探析[J]
.广西教育,2017,0(34):165-166.
2
ziyun chen.
拉威尔与德彪西的色彩邂逅[J]
.中国文艺家,2017,0(7):52-52.
3
程旭.
浅谈配器技术理念的革新[J]
.黄河之声,2017(20):70-70.
4
罗薇.
对钢琴作品《梦天》的认识[J]
.明日风尚,2017,0(8):300-300.
5
李盛.
声之新命与乐之本事——《东方红》的时代变奏与音乐考古[J]
.文化遗产,2018(1):116-125.
被引量:3
6
杨银波.
多声部技术理论的本土化探索——以喀什大学为例[J]
.音乐创作,2018(1):177-178.
7
易果平.
二胡独奏《根籁》创作漫谈[J]
.艺海,2018(2):40-42.
8
张婉侠.
安徽民歌中的“偏音”以及其它色彩音存在形式分析[J]
.滁州学院学报,2017,19(4):64-67.
被引量:2
9
姜莹.
揉弦的定义与种类[J]
.文存阅刊,2017,0(14):235-235.
10
谢冰华.
《木兰诗篇》中的女高音唱段研究[J]
.中国文艺家,2017,0(7):25-25.
北方音乐
201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