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双转移”战略对广东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广东省的发展水平存在严重的区域差异,发达的珠三角地区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形成鲜明的对比。为此,广东推出"双转移"战略。本文首先介绍"双转移"战略的背景和现状,然后运用新古典增长模型来测度"双转移"战略对广东的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而分析"双转移"战略对广东的经济增长是否起到了推动作用,最后得出结论、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
作者
朱晓磊
罗松
机构地区
暨南大学
东莞理工学院
出处
《中国商贸》
2012年第12Z期201-202,共2页
China Business & Trade
关键词
“双转移”战略
产业结构调整
新古典增长模型
经济增长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F224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1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36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10
1
刘茜.金融危机下能否继续推进"双转移”[N]南方日报,2009.
被引量:1
2
陈筱芳.
“双转移”及其劳动力转移的若干问题探讨——以广东地区“双转移”策略为例[J]
.消费导刊,2008,0(22):232-233.
被引量:5
3
李增,缪小清.
基于动态效率的广东“双转移”研究[J]
.市场经济与价格,2010(1):33-35.
被引量:4
4
谢鹏飞.广东发展蓝皮书(2010)[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0.
被引量:1
5
陈栋生.
东西互动、产业转移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J]
.珠江经济,2008(4):85-89.
被引量:5
6
戴宏伟;田学兵;陈永国.区域产业转移--以"大北京”经济圈为例[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3.
被引量:1
7
吴迎新.
“双转移”的效应及启示[J]
.特区经济,2009(1):22-24.
被引量:5
8
林园.
广东“双转移”的困境与突破[J]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9(1):24-26.
被引量:3
9
吴汉贤,邝国良.
广东产业转移动因及效应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0,30(15):68-71.
被引量:16
10
潘涌璋,左伟.
广东省产业双转移面临的问题及转移机制探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1(10):183-184.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41
1
彭兰,冯邦彦.
基于梯度转移理论的广东省产业转移研究[J]
.江苏商论,2009(8):128-130.
被引量:10
2
刘宪.
中国经济中不存在资本的过度积累——兼与史永东、袁志刚商榷[J]
.财经研究,2004,30(10):84-95.
被引量:36
3
李景睿.
广东经济动态效率演变轨迹及原因探析[J]
.广东商学院学报,2004,19(6):22-27.
被引量:2
4
黄铁苗.
建设节约型社会 促建和谐广东[J]
.广东经济,2005(10):35-38.
被引量:1
5
林瑜,钟向红,马彦君.增长稳定效益提高-2007年广东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EB/OL].广东统计信息网,2008-04-03.
被引量:2
6
欧卫东.创新才会赢-对珠三角发展转型的分析与认识[EB/OL].广东统计信息网.2008-02-15.
被引量:2
7
[德]阿尔弗雷德.韦伯.工业区位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被引量:2
8
[德]沃尔特.克里斯塔勒.德国南部中心地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被引量:4
9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区域经济处.统筹区域发展??实现共同富裕-近年来我省区域协调发展情况[R].www.gddpc.gov.cn.2008-01-19.
被引量:1
10
Nohria, nitin and Robert G. eccles. 1992. “face-to-face: making network organization work” in nitin nohria and Robert G. eccles, networks and organizations,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36
1
谢宝剑,袁萌.
区域政策对粤东西北区域空间结构影响及优化路径[J]
.中国公共政策评论,2020(1):208-224.
2
李月娇,杨小唤,蔡红艳,余跃飞.
2000-2010年广东省流入人口时空差异特征及影响因素[J]
.地理科学进展,2015,34(1):110-117.
被引量:11
3
王佳佳,侯艳艳,梁云,左小德.
广东省双转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研究[J]
.价值工程,2010,29(8):215-216.
被引量:3
4
多淑杰.
广东省产业、劳动力“双转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0,23(4):46-49.
被引量:4
5
李定安,丘艳柳.
以“双转移”促进广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
.特区经济,2011(1):40-41.
被引量:2
6
潘涌璋,左伟.
广东省产业双转移面临的问题及转移机制探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1(10):183-184.
被引量:8
7
俞万源.
基于产业协调的“双转移”战略背景下广东欠发达山区劳动力转移分析——以梅州市为例[J]
.地理科学,2011,31(5):576-580.
被引量:11
8
邝惠贞,刘力.
产业转移与劳动力结构优化效应研究——以河源市为例[J]
.城市观察,2011(4):156-165.
被引量:2
9
袁振,张可.
广东实施“双转移”、“双提升”的循环促进模式研究[J]
.港口经济,2011(10):46-50.
被引量:2
10
陈冬红,杨巧红,赫凤起.
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问题研究——以宁夏石嘴山市为例[J]
.宁夏社会科学,2011(6):40-44.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6
1
王庆丰,党耀国,王丽敏.
基于因子和聚类分析的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以河南省18个县(市)为例[J]
.数理统计与管理,2009,28(3):495-501.
被引量:77
2
姜文仙.
广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效应评价[J]
.发展研究,2013,30(5):41-46.
被引量:7
3
黄德标,陈美艺,殷梅华,张成科.
广东省“双转移”战略的产业转移效应分析[J]
.价值工程,2013,32(17):6-8.
被引量:3
4
张浩然.
“腾笼换鸟”能提升承接城市的经济效率吗?[J]
.经济问题探索,2015(6):126-129.
被引量:6
5
罗浩,冯润,颜钰荛.
广东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兼论“双转移”战略的效果[J]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5,30(4):44-52.
被引量:12
6
蔡耿怀.
从产业集聚水平 解读广东省“双转移”战略[J]
.中国集体经济,2015(25):20-22.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吴海民,张传杨,吴淑娟.
双转移、对口帮扶与广东区域发展协调度研究——基于2010-2018年广东省地级市层面的证据[J]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1):51-56.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李海.
广东一流高职院校结对帮扶:模式、路径与反思[J]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2,22(5):56-61.
被引量:1
2
甘阳英,肖广江,洪思洁,杨伟恒,张金鸽.
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乡村振兴的条件差异性分析及路径建议[J]
.湖北农业科学,2022,61(19):240-243.
3
唐努尔·叶尔肯,库兰·朱玛汗.
广东省内对口帮扶背景下粤北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J]
.昌吉学院学报,2024(1):39-45.
1
杜玉琨.
优质的产业 资本的舞台——荣埔科技园蓄势待发[J]
.广东科技,2005,14(8):94-95.
2
折然君.
构筑珠三角科技创新“桥头堡”——清远高新区打造粤北地区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J]
.中国高新区,2016,0(10):62-67.
3
周运源.
实施“双转移”战略的难点及对策[J]
.南方经济,2013,42(6):83-84.
4
邬锦雯,张建武.
缺工企业类型之深度分析与政策思考[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33(4):40-44.
5
郑红明.
粤北地区经济发展转型研究[J]
.韶关学院学报,2015,36(5):73-76.
被引量:2
6
陈智,耕夫.
清香溢远 追高逐新——清远高新区晋级国家高新区一周年回眸[J]
.中国高新区,2016,0(10):60-61.
7
秦娜,叶剑斌.
论产业转移中地方政府作用——以粤北地区为例[J]
.科技和产业,2013,13(12):16-19.
8
李淑贞.
政府主导下的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广东省“双转移”为例[J]
.肇庆学院学报,2012,33(3):74-77.
9
本刊编辑部.
要珍惜和平难得的发展机遇[J]
.源流,2014,0(8):1-1.
10
印发关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财政性措施意见的通知[J]
.广东省人民政府公报,2004,0(15):6-9.
中国商贸
2012年 第12Z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