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两个世纪初的想象——原生态与民间艺术的吊诡
被引量:
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意在民族振兴、启蒙并改造民众的近代知识精英就倍加关注"民间",但本质上却将民间视为是与过去相关的"静态"的,并进行了浪漫的想象。新世纪初的"民间"也就自然地添加上了"原生态"外衣甚或被原生态置换。在求"发展"和憧憬"好生活"的背景下,出于急功近利的片面文化自觉,被视为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常常被外来者和传承者"共谋"打造成能带来利益,仅具工具理性的商品,并构成中国民俗文化艺术市场繁荣的图景。
作者
岳永逸
机构地区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X期13-17,共5页
关键词
原生态
民间
民间艺术
文化自觉
商品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2269
同被引文献
87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58
参考文献
14
1
刘晓春.
谁的原生态? 为何本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的原生态现象分析[J]
.学术研究,2008(2):153-158.
被引量:149
2
许鑫.
当原生态艺术遇到市场[J]
.中国民族,2006(10):22-24.
被引量:3
3
乔建中.
“原生态民歌”琐议[J]
.人民音乐(评论),2006(1):26-27.
被引量:103
4
费孝通.
关于“文化自觉”的一些自白[J]
.学术研究,2003(7):5-9.
被引量:426
5
费孝通.百年中国社会变迁与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自觉”——在“21世纪人类生存与发展国际人类学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4).
被引量:5
6
费孝通.
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4(3):15-22.
被引量:1646
7
(德)约瑟夫·皮珀(Josef,Pieper)著,刘森尧译..闲暇:文化的基础[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166.
8
Lufkin,Felicity Anne.Folk Art in Modern China.1930-1945. . 2001
被引量:1
9
Lufkin,Felicity Anne.Folk Art in Modern China.1930-1945. . 2001
被引量:1
10
Broadwim,Julie.Intertwining Threads:Silkworm God-desses,Sericulture Workers and Reformers in Jiangnan,1880s-1930s. . 1999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费孝通.
文化自觉 和而不同——在“二十一世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国际人类学学术研讨会”上的演讲[J]
.民俗研究,2000(3):5-14.
被引量:136
2
刘晓春.
客家山歌的传承方式——以梅州市与兴国县为对象[J]
.民族文学研究,2007,25(3):121-127.
被引量:22
3
Jack Zipes, 1988, The Brothers Grimm:From Enchanted Forests to the Modern World [M] . New York&London:Routledge.
被引量:1
4
阿尔伯特.贝茨·洛德著,尹虎彬译.故事的歌手[M].北京:中华书局,2004.
被引量:1
5
Roger D.Abrahams, 1993, Phantoms of Romantic Nationalism in Folkloristics [J] . The Journal of American Folklore, Vol.106, No.419.
被引量:1
6
路易莎·沙因著,康宏锦译.中国的社会性别与内部东方主义[A].社会性别与发展文集[C].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
被引量:1
7
W.R.Mead, 1962, Kalevala and the Rise of Finnish Nationality [J] . Folklore, Vol.73, No.4.
被引量:1
8
E.霍布斯鲍姆,T·兰格著,顾杭,庞冠群译.传统的发明[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被引量:6
9
马歇尔.萨林斯著,王铭铭,胡宗泽译.甜蜜的悲哀[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
被引量:1
10
瓦尔特.本雅明著,胡不适译.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5.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2269
1
纳日碧力戈,陶染春.
构筑新时代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0(2):5-12.
被引量:10
2
郭永平.
人类学的黄土文明研究:倡导、理论与实践[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9(3):56-63.
被引量:1
3
刘仕刚,张继焦.
中国人类学的学科困境和发展新方向[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7(2):40-49.
被引量:5
4
罗晓娟,郑爱明.
青年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心路”探索[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40):36-39.
5
吴光芬.
中国—丹麦“纸的对话”:非遗展陈中的技艺交流与文化变异[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3(2):279-288.
被引量:1
6
胡百精.
重返基源问题:中国传播思想史的知识建构[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1,35(4):118-130.
被引量:14
7
匡卉,郑欣.
乡村文化建设中的非遗战略及其传播现象[J]
.中国农村观察,2021(1):40-50.
被引量:12
8
王晓宁.
文化自觉在大学英语教材中的实现路径[J]
.作家天地,2020(11):78-79.
9
刘立云.
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资本论》研究,2022(1):248-258.
10
韩黄英,张紫玲,宋鹏飞.
客栈在遗产活态传承中的作用探讨——以平遥古城为例[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38(5):68-72.
同被引文献
87
1
王会莹.
商品化趋势下的民间艺术现存状态研究[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54-61.
被引量:14
2
向云驹.
论“文化空间”[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3):81-88.
被引量:340
3
郭于华.
社会变迁中的儿童食品与文化传承[J]
.社会学研究,1998(1):39-49.
被引量:23
4
周晓虹.
试论当代中国青年文化的反哺意义[J]
.青年研究,1988(11):22-26.
被引量:237
5
费孝通.
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4(3):15-22.
被引量:1646
6
杭间,曹小鸥.
“移风易俗”后的中国民间艺术之路[J]
.文艺研究,1997(3):112-119.
被引量:18
7
靳之林.
中国民间艺术的哲学基础[J]
.美术研究,1988(4):60-64.
被引量:33
8
黄纪苏,陶子.
从“裤子城”到“官衙门”的文化馆——关于中国基层文化馆文化建设功能的对话[J]
.文化纵横,2010(2):90-97.
被引量:2
9
张文.
生态美在贵州少数民族艺术中的体现[J]
.作家,2008,0(14):181-182.
被引量:1
10
费孝通.
关于“文化自觉”的一些自白[J]
.学术研究,2003(7):5-9.
被引量:426
引证文献
8
1
岳永逸.
反哺:民间文艺市场的经济学——兼论现代性的民俗学[J]
.思想战线,2010,36(5):104-109.
被引量:14
2
陆晓云.
黔东南苗族服饰艺术的原生态与创造表现[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6):87-90.
被引量:2
3
王学文.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四种倾向”及对策分析[J]
.民俗研究,2010(4):30-43.
被引量:16
4
田阡.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民间艺术及其传承[J]
.民族艺术,2011(4):70-74.
被引量:12
5
梁明珠,杨剑.
历史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研究[J]
.商业研究,2012(1):168-171.
被引量:12
6
岳永逸.
城墙内外:曲艺的都市化与都市化曲艺[J]
.思想战线,2013,39(1):84-88.
7
岳永逸.
草根·小剧场·空壳艺术:当代艺术神话的生成与光晕[J]
.民族艺术,2013(2):47-53.
8
岳永逸.
共享·心性·交际花——民俗的变脸[J]
.民族艺术,2014(6):129-133.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58
1
曾平.
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立场与核心理念——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学理解读[J]
.中华文化论坛,2011(3):68-74.
被引量:14
2
岳永逸.
说与写:杂吧地北京——天桥的叙事学[J]
.民俗研究,2011(2):214-239.
被引量:3
3
岳永逸.
大春节观与年味浓淡的色素分析[J]
.思想战线,2011,37(5):67-72.
被引量:5
4
朱以青.
文化生态保护与文化可持续发展——兼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156-160.
被引量:26
5
方佳蕾.
板鹞风筝的艺术审美与创造表现[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2):102-106.
被引量:6
6
张青仁.
口述史、人文关怀与学术反思——评《老北京杂吧地:天桥的记忆与诠释》[J]
.民俗研究,2012(3):156-159.
被引量:1
7
陈国强.
黔东南苗族服饰的风格特征与传承发展[J]
.轻工科技,2012,28(5):105-106.
被引量:4
8
王姝.
《故事会》复刊后的新故事理论探讨及其生产实践——兼及当代民间文学研究范式的反思[J]
.文学评论,2012(6):41-47.
被引量:3
9
岳永逸.
城墙内外:曲艺的都市化与都市化曲艺[J]
.思想战线,2013,39(1):84-88.
10
雷秋玉.
文化认同与西部“非遗”的公法保护[J]
.民俗研究,2013(1):25-31.
被引量:3
1
王音洁.
亵渎之后,以何为题[J]
.艺术当代,2013(1):82-85.
2
直视永恒 成就经典[J]
.上海艺术家,2014(1):1-1.
3
郝科.
新媒体之“新”的吊诡[J]
.东方艺术,2011(7):82-86.
4
董巍,罗凯,许镜清.
握手[J]
.歌曲,2004,0(12):16-16.
5
白杨.
寄语《电影艺术》[J]
.电影艺术,1990(5):3-3.
被引量:1
6
张宏普.
黑白木刻版画的艺术魅力及贡献[J]
.当代艺术,2011(2):68-69.
7
顾钢,程源.
盛世欢歌[J]
.广播歌选,2008,0(10):50-50.
8
朱小钧.
当代艺术的中国式求解[J]
.西江月,2010(11):4-5.
9
旖旎.
回眸与展望[J]
.曲艺,2009(8):1-1.
被引量:1
10
潘月剑,邹亚菲.
少年中国梦[J]
.歌曲,2013(12):17-18.
文艺争鸣
2010年 第3X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