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哲学解释学视野中的美与真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伽达默尔认为,从康德开始的对美的主观化和形式化的理解,以及与之相应的审美意识的自主性及其到处实现的"审美区分",不可避免地使近代美学陷入了主观化的困境。要走出这种困境,只有重新确证美本身所包含的真理因素和艺术本身所内蕴的认识价值,而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美学所着力论证的也正是这种美与真的原始关联。
作者
李鲁宁
机构地区
山东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5-50,共6页
Literature,History,and Philosophy
基金
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
关键词
加达默尔
解释学
美学
分类号
B83-06 [哲学宗教—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9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3
参考文献
3
1
(德)约翰·克利斯朵夫·弗里德里希·席勒著,张玉能译..席勒散文选 第5辑[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372.
2
(德)马丁·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著,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645.
3
(德)加达默尔(Hans-GeorgGadamer)著,夏镇平,宋建平.哲学解释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39
1
卢晓中.
区域约束力视域下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的制度框架[J]
.高等教育研究,2022,43(7):29-39.
被引量:5
2
魏屹东.
“和谐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科学哲学图示教学研究[J]
.中国大学教学,2007(11):53-56.
被引量:11
3
崔新建.
文化认同及其根源[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02-104.
被引量:270
4
张俊.
“视域融合”及其现代性意义检审[J]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18(1):20-25.
被引量:8
5
周宪.
从一元到多元[J]
.文艺理论研究,2002(2):19-24.
被引量:15
6
冯建军.
主体教育理论: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5(1):115-121.
被引量:216
7
贾敬华.
视域融合的法哲学的现实分析[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12(3):91-98.
被引量:9
8
车丽娜.
教师文化初探[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6(11):45-48.
被引量:14
9
程玮.
从伽达默尔文本观视角解读教学中的师生关系[J]
.高教探索,2006(6):74-78.
被引量:4
10
杨捷.
从“中心”到“对话”:现代西方师生观的转向[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9(1):38-42.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4
1
程玮.
教学文化中“视域融合”之意蕴[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1):43-45.
被引量:1
2
程玮.
“视域融合”与教学文化之意涵分析——基于伽达默尔“视域融合”观[J]
.高教探索,2013(1):77-82.
被引量:8
3
罗燕,辛继湘,邹军.
现代诠释学视域中的“教学”新解[J]
.现代大学教育,2019,0(5):8-13.
被引量:4
4
张明,王海英.
视域融合视角下粤港澳大湾区舞蹈高等教育中的文化认同研究[J]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23,44(5):70-77.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程蕊.
“视域融合”理论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汉字文化,2022(19):47-49.
被引量:1
2
高培新.
基于视域融合视角的英语教学有效性研究——以滨州学院飞行学院为例[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8):162-163.
被引量:1
3
李俊峰.
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研究的现状、困境及超越[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6(4):21-27.
4
宋岭,张华.
论教学的内涵与外延——从现实活动出发[J]
.现代大学教育,2020,36(2):16-23.
被引量:3
5
刘亚,赵建梅.
论教师课程理解的知识限度及其超越——基于个人知识的视角[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34):55-59.
被引量:6
6
朱胜晖.
教学文化研究综述:视角、主题与前瞻[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21,35(2):35-48.
被引量:3
7
高晓文,白钧溢.
“隐性课程”在中国的理论旅行:回顾与反思[J]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21,4(3):80-90.
被引量:7
8
范成龙,王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逻辑与实践方略[J]
.教育探索,2022(2):50-54.
被引量:7
9
罗燕.
教科书道德价值理解的理论依据、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J]
.课程.教材.教法,2023,43(3):35-40.
被引量:1
10
郭丽君,廖思敏.
智能时代大学教学生态系统:演化逻辑、现实隐忧与发展向度[J]
.现代大学教育,2023,39(4):93-100.
被引量:5
1
科索拉波娃,李国海.
从文本释义学到社会行动释义学[J]
.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6(6):30-31.
2
周忠厚.
论美来自实践[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1):87-94.
3
吴秀明.
论历史文学创作与读者的艺术接受[J]
.天津社会科学,1989(2):71-75.
4
孙津.
美究竟是什么?[J]
.求是学刊,1983,10(1):58-63.
5
张首映.
阐释学的蜕变与本体—目的论的建构——《文学阐释学》导论[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0(1):53-62.
被引量:3
6
王晓朝.
解释学——当代西方哲学的新潮流[J]
.探索(浙江),1986(2):64-65.
被引量:1
7
J.施赖特尔,白锡堃.
现代资产阶级哲学中的解释学[J]
.国外社会科学,1985(7):38-40.
8
陈传康.
解释学美学与文艺的历史演变[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16(3):61-68.
9
朱式蓉,许道明.
朱光潜论“境界”[J]
.天津社会科学,1988(2):88-93.
10
杨其鄂.
“美本身”的“特质”浅论[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10(3):88-92.
文史哲
2001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