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88-192,共5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同被引文献17
-
1陈德照.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机遇与挑战[J].国际问题研究,1999(3):8-12. 被引量:5
-
2徐坚.经济全球化的新发展及其对各国的影响[J].国际问题研究,2001(6):23-28. 被引量:8
-
3毛德松.论经济全球化的两重性——学习江泽民经济全球化论述的体会[J].社会主义研究,2003(1):62-64. 被引量:7
-
4柳传志.论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J].求是,2001(9):35-37. 被引量:6
-
5赵景峰.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挑战[J].理论视野,2005(1):19-20. 被引量:4
-
6邱建军.经济全球化的另一面——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几点挑战[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5,7(1):19-23. 被引量:3
-
7兴华.谈谈经济全球化[J].中国工会财会,2006(2):51-51. 被引量:3
-
8吴剑平,吴群刚.全球化与中国新的发展模式[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4):45-50. 被引量:10
-
9徐松.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战略思考[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7):60-64. 被引量:5
-
10鲁品越.在世界科技浪潮中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16(2):27-33. 被引量:15
-
1王志洁.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几点思考[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4,12(1):25-27.
-
2徐行,周巍.论邓小平的可持续发展思想[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4,6(2):26-29. 被引量:2
-
3叶君芳.知识经济是二十一世纪中国现代化的新选择[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5):119-121.
-
4叶檀.雾霾之国[J].四川物价,2014(2):35-36.
-
5叶檀.远离雾霾[J].光彩,2014(1):6-6.
-
6赵婉莹,樊志民.西部县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11(2):52-54. 被引量:4
-
7周明华.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生态工业[J].安徽科技,2006(10):21-22.
-
8于淑香,田文华.振兴东北——打造中国经济的第四增长极——访国务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办公室工业组负责人[J].机械工人(热加工),2005,29(3):2-3.
-
9王银凤.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与西部大开发战略[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6):10-11.
-
10谢志强,王剑莹.如何构建全面小康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J].学术前沿,2016(18):41-53. 被引量: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