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析民族分离运动中的认同因素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认同属于哲学概念的范畴,在政治科学的层面上,认同的意思是"归属感",即将自己归为某一个群体中,在民族分离运动中,民族分离变成了如亨廷顿所说的,"社会的冲突被恰当地称为‘认同战争’,最后的关键问题往往笼统地重新定义为‘我们’对抗‘他们’",那么认同该如何进行界定,身份认同与国家认同有何关系,对认同该如何进行再认识?本文尝试进行分析。
作者
罗志祥
机构地区
中山大学政务学院
出处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06年第1期90-91,107,共3页
Social Sciences Review
关键词
民族
分离运动
认同
分类号
D562 [政治法律—政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68
同被引文献
40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7
参考文献
7
1
贾英健.
当代民族国家的认同变化及价值重建[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6(3):73-77.
被引量:2
2
吴玉军,李晓东.
归属感的匮乏:现代性语境下的认同困境[J]
.求是学刊,2005,32(5):27-32.
被引量:38
3
崔卫平.
社会认同:你与他人命运相连[J]
.新闻周刊,2004(47):73-73.
被引量:1
4
余建华.
在多元包容中繁荣发展——新加坡民族和睦的成功之举[J]
.世界经济研究,2003(10):85-88.
被引量:8
5
(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EricJ.Hobsbawm)著,李金梅.民族与民族主义[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被引量:4
6
(美)塞缪尔·亨廷顿(SamuelP.Huntington)著,周琪等.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新华出版社,1998.
被引量:21
7
费孝通著..费孝通民族研究文集[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8:512.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张汝伦.
经济全球化和文化认同[J]
.哲学研究,2001(2):17-24.
被引量:131
2
贾英健.
全球化与人的存在方式[J]
.理论学刊,2002(5):53-56.
被引量:8
3
大卫·格里芬.后现代精神[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21.
被引量:12
4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60:24.
被引量:12
5
[4][德]卡尔·雅斯贝尔斯.时代的精神状况[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40.
被引量:1
6
[8][美]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新华出版社,1998.129.
被引量:1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被引量:1240
8
JEFFREY WEEKS. The Value of Difference [A].Jonathan Rutherford. Identity: Community, Culture, Difference [C].London: Lawrence & Wishart. 1990.
被引量:1
9
STUART HALL. Cultural Identity and Diaspor[A].Jonathan Rutherford. Identity: Community, Culture, Difference[C].London: Lawrence & Wishart. 1990.
被引量:1
10
伊·谢·科恩.自我论--个人与个人自我意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68
1
阙明坤,许佳宾,李维.
身体离场与身份迷失:乡村振兴中青年人才身份重构及嵌入路径[J]
.社会科学家,2023(4):155-160.
被引量:7
2
陈仕平,龚任界.
哲学视野中公共性建构面临的危机及其化解[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4):24-29.
被引量:2
3
孟庆梓.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界新加坡民族问题研究综述[J]
.世界民族,2007(5):87-91.
被引量:1
4
孟庆梓.
多元和谐的族群地图——新加坡民族形态透视[J]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6(1):105-107.
被引量:2
5
刘云光.
和谐社会视阈下的社会归属感[J]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8,10(5):56-60.
被引量:6
6
杨玉奇.
试论转型期中国人的归属危机[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20-22.
被引量:1
7
李剀,刘永存.
青年大学生对团组织的认同调查[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8.
8
董云川,刘永存.
对少数民族硕士研究生民族文化认同的个案研究[J]
.大学教育科学,2010(5):96-100.
被引量:3
9
翟文杰,李鸣.
后现代文化表征背景下的自我认同焦虑及对心理咨询的启发[J]
.社会心理科学,2010(8):117-120.
10
常士訚.
在包容多元中促进公民身份认同建构--比较视野中的新加坡多元文化政治实践[J]
.世界民族,2010(6):8-15.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40
1
贾英健.
当代民族国家的认同变化及价值重建[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6(3):73-77.
被引量:2
2
潘自勉.
论道德控制[J]
.江汉论坛,1990(8):6-11.
被引量:4
3
王希恩.
民族认同与民族意识[J]
.民族研究,1995(6):17-21.
被引量:304
4
王希恩.
民族认同发生论[J]
.内蒙古社会科学,1995,16(5):31-36.
被引量:38
5
王成兵.
当代认同危机及其重建——对当代认同危机问题的几点理解[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97-99.
被引量:439
6
张莹瑞,佐斌.
社会认同理论及其发展[J]
.心理科学进展,2006,14(3):475-480.
被引量:669
7
杨威.
身份的现代性意蕴[J]
.唯实,2006(7):11-14.
被引量:3
8
钱雪梅.
从认同的基本特性看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J]
.民族研究,2006(6):16-25.
被引量:146
9
王沛,刘峰.
社会认同理论视野下的社会认同威胁[J]
.心理科学进展,2007,15(5):822-827.
被引量:71
10
谷禾.
民族政策与少数民族身份认同的建构[J]
.学术探索,2007(6):34-37.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3
1
闫国疆.
问题与反思:近30年中国身份认同研究析评[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4(4):30-38.
被引量:11
2
赵茜.
内蒙古地区民族关系发展现状调查[J]
.广西民族研究,2015(2):40-49.
被引量:5
3
朱永彪,童雁.
文化融入策略与恐怖组织的认同[J]
.国际安全研究,2019,37(1):115-13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7
1
付维维.
近20年来我国教师身份认同研究的进展及趋势——基于“引文空间”可视化分析方法的实证研究[J]
.当代教师教育,2021,14(2):45-52.
被引量:4
2
洪长晖,王可佳.
神·魔·人:华莱坞电影视域中杨戬形象的演进——以《新神榜:杨戬》为中心[J]
.动漫研究,2024(1):9-14.
3
王星,魏心怡.
社会转型进程中我国新社会阶层的形成及其身份认同建构[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1):153-161.
被引量:3
4
田梦,冯建新.
我国教师身份认同研究述评[J]
.教师教育论坛,2015,28(11):47-50.
被引量:2
5
陈志钢,吴玉琴.
建构与表征:旅游语境下阳朔客栈主身份认同研究[J]
.旅游论坛,2016,9(1):71-79.
6
闫国疆,陈晓律.
取雍去蔽、区域复兴:清末新疆建省后的丝绸之路与居民身份变化[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6,32(6):100-110.
被引量:3
7
姚秀颖.
西安鼓楼聚居区回族居民教育观念的调查与思考[J]
.文教资料,2017(14):152-154.
8
张世蓉,王美娟.
高校留学生文化身份认同研究[J]
.海外英语,2018(1):175-178.
被引量:2
9
王连政,孙桂霞,赵丽霞,冯艳慧,刘致中.
内蒙古自治区器官捐献和移植工作现状与思考[J]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2019,13(1):54-57.
被引量:1
10
李蓉蓉,段萌琦.
城镇化进程中中国新市民的身份迷失——身份认同危机的类型学研究[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9,0(3):118-125.
被引量:15
1
郭艳.
民族分离运动与国家认同的建构——印度尼西亚个案研究[J]
.国际论坛,2004,6(5):74-78.
被引量:1
2
李一平.
1999年以来印尼马鲁古地区民族分离运动探析[J]
.南洋问题研究,2011(3):13-19.
被引量:3
3
田冰.
普京向俄罗斯的敌人宣战[J]
.新闻周刊,2004(34):46-47.
4
夏博.
浅议泰南民族分离运动[J]
.东南亚研究,2006(6):23-28.
被引量:5
5
卞圆媛,杨玉凤,范佩峥.
从东南亚民族问题看民族分离运动[J]
.商,2014,0(49):31-31.
6
高金明.
印尼亚齐民族分离运动的原因及特点探讨(1966-2003)[J]
.东南亚研究,2005(2):36-40.
被引量:2
7
李波.
论魁北克民族分离运动对加拿大政治整合的影响[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38-40.
8
卢高彬.
应在各民族中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J]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03(6):23-24.
被引量:3
9
尹继武.
剖析极端暴力的政治心理之维[J]
.读书,2015,0(3):38-46.
被引量:2
10
张洁.
从亚齐分离运动看印尼的民族分离主义问题[J]
.当代亚太,2000(7):45-52.
被引量:8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0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