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应对有组织犯罪的刑事立法与防治对策思考
被引量:
3
On criminal legislation for organized crime and counter-measure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ment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确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与恐怖活动犯罪的刑事政策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国刑法学尤其是刑事立法对犯罪学研究成果的借鉴不够。今后,可以借鉴国外惩治、预防黑社会性质犯罪与恐怖活动犯罪的成功经验,打击与预防并重,真正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治理模式。
作者
金泽刚
机构地区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出处
《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49-53,共5页
关键词
有组织犯罪
刑事立法
犯罪学
犯罪防控
黑社会性质犯罪
分类号
D917 [政治法律—法学]
D924.11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50
同被引文献
69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2
1
刘凌梅.
国际反恐怖犯罪与我国刑事立法[J]
.法学评论,2001,19(2):123-129.
被引量:51
2
莫洪宪著..有组织犯罪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286.
二级参考文献
7
1
李文燕,邓子滨.
论我国刑法中的严格责任[J]
.中国法学,1999(5):90-95.
被引量:64
2
计永胜.
国际刑法学界关于有组织犯罪的最新研究动向[J]
.中国法学,1997(4):114-122.
被引量:18
3
卢建平,王秀梅.
面临有组织犯罪挑战的刑事司法体系[J]
.中国刑事法杂志,1999(6):77-84.
被引量:1
4
莫洪宪.
国际社会反有组织犯罪立法概况[J]
.中国刑事法杂志,1998(3):92-94.
被引量:9
5
王世雄.
美国反恐怖政策的背景和内容[J]
.国际展望,1998(17):19-21.
被引量:2
6
孟祥青.
恐怖主义 当今世界的大敌[J]
.世界知识,1996(5):18-19.
被引量:7
7
莫焦良,马树龙.
论反国际恐怖主义斗争中的国际合作问题[J]
.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0(9):17-20.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50
1
陈立虎,吴曦.
国际反恐怖主义犯罪和我国刑事立法[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2,17(5):144-152.
被引量:2
2
马华.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定义探索[J]
.消费导刊,2009,0(3):161-163.
3
马德才.
反恐怖主义的法律对策[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6(1):100-104.
被引量:8
4
史振郭.
论恐怖活动犯罪的认定及其处罚——兼论我国刑法修正案(三)之适用[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6):40-46.
被引量:4
5
刘远山.
略论多边反恐条约的实施——兼论我国反恐法制的完善[J]
.法学评论,2004,22(5):75-82.
被引量:6
6
张颖军,宋连斌.
控制洗钱打击恐怖主义的国际法律实践与我国的对策[J]
.法学评论,2003,21(1):94-100.
被引量:5
7
蔡高强.
反恐怖主义国际公约与完善我国刑事立法[J]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4(2):20-24.
被引量:4
8
余民才.
2001年国际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法学家,2002(1):100-103.
9
马福威.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认定[J]
.外交学院学报,2004(4):79-85.
被引量:3
10
王敏远,柳忠卫.
刑法学研究述评[J]
.法学研究,2002,24(1):119-128.
同被引文献
69
1
田宏杰.
我国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成因分析[J]
.政治与法律,2001(4):57-59.
被引量:2
2
李栋,李波阳.
析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成因及侦查对策[J]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0(4):74-77.
被引量:1
3
罗利达.
当前流氓恶势力犯罪特点、原因及预防打击对策[J]
.公安研究,2004(11):28-32.
被引量:1
4
马克昌.
有组织犯罪及其防治对策研究——有组织犯罪——全球关注的问题[J]
.法学论坛,2004,19(5):77-80.
被引量:31
5
莫洪宪,王明星.
有组织犯罪的多角度透视——评《有组织犯罪研究——中国大陆黑社会(性质)犯罪研究》[J]
.法学评论,2003,21(1):159-160.
被引量:2
6
陈兴良.
关于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理性思考[J]
.法学,2002(8):33-36.
被引量:60
7
赴香港,澳门考察团.
香港、澳门打击有组织犯罪的立法及检控策略[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2,10(2):94-100.
被引量:15
8
崔敏.
黑社会犯罪论纲[J]
.公安大学学报,2002,18(1):8-20.
被引量:17
9
贾宇,舒洪水.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经济分析[J]
.现代法学,2005,27(1):83-90.
被引量:19
10
靳高风.
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及其犯罪的事实性特征分析——关于32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案件的调研报告[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6):51-56.
被引量:18
引证文献
3
1
李川.
我国有组织犯罪立法的比较与完善[J]
.法制与社会,2008(27):24-25.
被引量:1
2
李春.
对当前涉黑犯罪刑法遏制及打击对策的思考[J]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7,20(2):83-86.
被引量:7
3
王燕飞.
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研究述评[J]
.刑事法评论,2014(1):570-612.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王燕飞.
《反有组织犯罪法(草案)》的理论检视[J]
.河北法学,2021,39(11):75-84.
被引量:14
2
赴香港,澳门考察团.
香港、澳门打击有组织犯罪的立法及检控策略[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2,10(2):94-100.
被引量:15
3
马德约.
试论我国有组织犯罪的刑事司法控制[J]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9(1):54-57.
4
马德约.
论我国有组织犯罪的刑事司法控制[J]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0,22(1):43-47.
被引量:1
5
李洁.
预防有组织犯罪:从“打小”开始[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1,19(5):111-117.
被引量:5
6
秘玲.
从“二胡案”看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治理对策[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3(7):206-207.
7
徐继龙.
警察涉黑犯罪心理探析[J]
.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8,6(3):32-35.
被引量:1
8
蔡佩玉.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取证难点与对策[J]
.公安研究,2019,0(6):30-34.
9
栗杨.
对当前涉黑犯罪刑法之打击对策研究[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4(8Z):78-79.
10
简颖慧,田建鑫.
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立法变化与完善[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8(31):223-224.
被引量:2
1
沙洁.
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构建[J]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8(6):84-86.
被引量:2
2
谷洪泉.
新时期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问题的再探讨[J]
.科技与企业,2010(6):65-66.
3
马富勇.
“两抢一盗”犯罪的打击与预防[J]
.决策与信息(下旬),2012(11):27-27.
4
周勇,马栩生.
受贿罪不应依照贪污罪处罚[J]
.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8(1):12-14.
被引量:3
5
牟丽娇,周翠.
社区警务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5(5):13-15.
被引量:1
6
房列明.
俄罗斯的青年组织与国家安全[J]
.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2014(3):60-64.
被引量:1
7
王晓阳.
网络时代下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打击与预防[J]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3(1):29-30.
被引量:1
8
周如郁.
检察机关查办涉企案件之我见[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36):138-139.
9
萧伯符.
《论语》与中国社会治理模式探讨[J]
.法学家,1994(2):17-22.
被引量:2
10
陈思群.
科学构建恶意透支的风险防范机制[J]
.检察风云,2014,0(22):10-11.
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