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构成要件论的发展与三阶层犯罪构成体系的当代异化 被引量:1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itutive Elements Theory and Today Changing of Three-Layer System of Elements of Crimes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德日刑法三阶层体系中的构成要件论发端于贝林的"行为类型说",但"行为类型说"不能得到认同;构成要件论实质化及主观化的合理结局只能是"违法有责类型说"。在当代德日刑法中,坚持违法有责的构成要件论,则必然导致传统三阶层犯罪构成体系的具体构造发生种种异化。由此启示我们,德日刑法的三阶层体系并不宜直接照搬,完善我国犯罪构成体系的正确方向应当是在四要件体系框架下谋求客观违法要件与主观责任要件的区分。 The constitutive elements theory comes from the action type theory of Beling.However,this theory can't be ratified.The reasonable finale of developing of the constitutive elements theory is'illegal and duty type theory'.The form of there orders System of Constitution of crime will come in to some changing when we believe in the illegal and duty type theory.Accordingly,we affirm that the there orders System of Constitution of crime can't be used in China,and the true direction of system of elements of crimes'improvement in China is separated the elements of objective illegitimacy from the elements of subjective duty.
作者 缑泽昆
机构地区 清华大学法学院
出处 《刑法论丛》 CSSCI 2009年第4期35-66,共32页 Criminal Law Review
关键词 构成要件论 四要件体系 三阶层体系 异化 constitutive elements theory the Three-Layer system the Four-Element system changing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二级参考文献68

  • 1[德]N·霍恩.《法律科学与法哲学导论》.罗莉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52页. 被引量:14
  • 2马克昌.《犯罪通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80页. 被引量:202
  • 3[日]大塚仁 冯军译.《犯罪论的基本问题》[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79页,第280页. 被引量:34
  • 4[德]汉斯·海因里希·耶赛克 托马斯·魏根特 徐久生.《德国刑法教科书(总论)》[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166页. 被引量:40
  • 5周道鸾 张军.《刑法罪名精释》(第2版)[M].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第296页. 被引量:3
  • 6[德]克劳斯·罗克辛 王世洲 译.《德国刑法学总论》(第1卷)[M].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612页,第609611页,第69页. 被引量:27
  • 7[日]小野清一郎著 王泰译.《犯罪构成要件理论》[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30页. 被引量:52
  • 8[日]平野龙一.《刑法总论Ⅰ》[M].有斐阁,1972年版.第43页. 被引量:15
  • 9[日]团藤重光.《法学の基础》[M].有斐阁,1996年版.第357页. 被引量:2
  • 10[德]H·科殷 林荣远译.《法哲学》[M].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178页. 被引量:17

共引文献129

同被引文献19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