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苏轼的风格论
被引量: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马克思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今》①中说过一段名言:你们赞美大自然悦人心目的千变万化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和紫罗兰散发出同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呢?
作者
程千帆
莫砺锋
出处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3-12,共10页
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风格论
清雄
东坡
艺术风格
辞达
苏词
苏文忠
武昌官柳
蒲萄醅
阳刚之美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3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32
同被引文献
43
1
钱锺书.
中国诗与中国画[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5(1):1-13.
被引量:24
2
韩经太.
中国诗学的平淡美理想[J]
.中国社会科学,1991(3):173-192.
被引量:20
3
陈铭.
论苏轼词的艺术直觉[J]
.浙江学刊,1989(2):69-73.
被引量:1
4
周裕锴.
梦幻与真如──苏、黄的禅悦倾向与其诗歌意象之关系[J]
.文学遗产,2001(3):68-75.
被引量:32
5
周裕锴.
苏轼的嗜石兴味与宋代文人的审美观念[J]
.社会科学研究,2005(1):169-176.
被引量:20
6
张桂清.
沈括与《梦溪笔谈》[J]
.天津科技,2004,31(6):53-53.
被引量:2
7
莫砺锋.
从苏词苏诗之异同看苏轼“以诗为词”[J]
.中国文化研究,2002(2):1-16.
被引量:36
8
谷曙光.
论欧阳修对韩愈诗歌的接受与宋诗的奠基[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85-90.
被引量:10
9
吕肖奂.
欧阳修对奇险风格的矛盾态度——兼论其对太学体形成的影响[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11):102-104.
被引量:7
10
黄庭坚.书缯卷后[A]..豫章黄先生文集:卷29[M].四部丛刊初编本[C].上海:商务印书馆,1922..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9
1
罗芮.
试论乌台诗案对苏轼词学观的影响[J]
.惠州学院学报,2020(2):58-61.
2
王晓玉.
北宋怪奇诗风与易学观物方式[J]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2(2):139-156.
3
周裕锴.
苏轼的嗜石兴味与宋代文人的审美观念[J]
.社会科学研究,2005(1):169-176.
被引量:20
4
农晓琳,蒙敏.
涎腺肿瘤细胞系及株的建立与应用研究[J]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9,26(4):195-198.
5
关鹏飞.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苏轼诗画论流变研究[J]
.社会科学论坛,2017(5):62-81.
被引量:3
6
刘畅,郑祥琥.
王士禛中晚期诗风“亦唐亦宋”特征新论[J]
.贵州社会科学,2017(7):54-60.
被引量:2
7
潘务正.
清代对立文风融合论[J]
.文学遗产,2018(1):144-155.
被引量:6
8
吴怀东.
苏轼论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思想发微[J]
.人文杂志,2020(6):60-69.
被引量:1
9
栗星.
论苏轼词的创作风格[J]
.青年文学家,2019(5):100-101.
二级引证文献
32
1
董赟.
“枯”趣味的宋型审美与诗画艺术论略[J]
.文艺理论研究,2021(1):73-80.
被引量:1
2
王晓玉.
北宋怪奇诗风与易学观物方式[J]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2(2):139-156.
3
程磊.
论苏轼“以禅解陶”[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25(6):1-5.
被引量:1
4
朱易安,王书艳.
唐代咏石诗的新变与转型[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1):96-102.
被引量:3
5
徐晓洪.
苏轼枯木情结探微[J]
.文史杂志,2014(3):81-84.
6
姚华.
苏轼诗歌的“仇池石”意象探析[J]
.文学遗产,2016(3):155-165.
被引量:12
7
马涛.
女娲“弃石”的书写传统及在《红楼梦》中的意蕴呈现[J]
.红楼梦学刊,2016(4):158-181.
被引量:6
8
李倩倩.
石与境:17—18世纪中国园林置石艺术[J]
.文艺研究,2016(8):128-140.
被引量:1
9
唐静.
论苏轼的丑石观与审美兴味[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7(1):65-66.
10
关鹏飞.
寻找语图关系中的缺失之环--以画学对苏诗的贡献为中心[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9(1):116-123.
被引量:1
1
凸凹.
因势而立[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3(22):48-49.
2
杨振中.
苏轼与关羽搏斗[J]
.当代学生(读写),2015,0(11):39-39.
3
苏东坡诗的研究[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1988,0(4):15-22.
4
李远山.
说不尽的苏轼[J]
.社会学家茶座,2005(2):23-27.
5
杨清海.
九月的延安——写在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之际[J]
.公民导刊,2014,0(10):58-59.
6
丁朝玉.
读苏轼[J]
.诗词月刊,2015(10):59-59.
7
丁朝玉.
读苏轼[J]
.诗词月刊,2015(5):54-54.
8
王维.
浅谈毛滂诗歌的艺术特色[J]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7(2):28-30.
9
杜晓霞,张海燕.
略论苏轼词的清雄之风[J]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9(4):87-88.
10
星汉.
侰昭公路上作[J]
.东坡赤壁诗词,2012(1):33-33.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