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明汪道昆"良贾何负闳儒"一语,被许多学者引为明清商人社会地位提高与士商融合的关键证据,汪道昆也因此被视为"商人阶层的代言人"、"徽商的代言人"。然考诸汪道昆本意及传统文献的表达习惯,"良贾何负闳儒"并非是说商人社会地位不比士人低,而是商人在躬行"儒行"方面做得不一定比士人差之意,类似"贾名儒行"之说。所谓"儒行",是指符合儒家理想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的行为,并非指像士人一样从事某些具体行为。在明清及以前的文献中,不仅有"贾(商)名儒行",也有"仆名儒行"、"医名儒行"、"吏名儒行"、"佛(释)名儒行"、"道(老)名儒行"等说法。因此,对"良贾何负闳儒"之本义不宜作过度解读,也不宜据此对明清商人社会地位提高与士商融合之程度作过高判断,明清传统"四民社会"的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7-114,共8页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资助项目:13&ZD08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8BZS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