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研究过去黄河流域旱涝灾害事件及其社会响应,有助于辨识当前旱涝灾害事件发生特征的历史地位,可为灾害风险管理和环境变化适应提供经验借鉴,亦为预测旱涝灾害演变提供历史相似型。依据清代档案、行政文书和方志记载,复原并重建了发生于康熙二十八年至康熙三十一年(1689—1692)黄河中游,涉及陕西、山西、河南三省的干旱事件的史实、时间进程和空间分异图景,认为属于明清小冰期背景下的一次极端气候事件和重大气象灾害。长达4年大范围"民流田荒,残破至极"的旱灾情状,并伴生虫灾、低温和瘟疫流行等灾害,致使灾害影响范围内的社会经济遭受巨大损失。通过揭示旱灾进程中的社会因素,可以看出地方官员腐化、赈灾不力,赈灾中的捐纳亏空,以及粮食危机和社会利益冲突等复杂社会矛盾现象,天灾叠加人祸,反映了旱灾具有多层次的影响因子,显示历史灾害研究中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特征,亦体现了旱灾事件在社会变迁中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6-175,共10页
Journal of Soochow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资助项目"水情
水志与水法:清代黄河洪涝灾害预警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3YJC770064)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近300年来黄河中游水文演变及其社会效应研究"(项目编号:2017T100764)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近300年来黄河中游极端干湿事件及其社会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15M572587)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