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陈独秀与桐城派的因缘际会
被引量:
1
CHEN Duxiu's Accidental Acquaintance with the Tongcheng School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陈独秀与桐城派关系紧密。早年受桐城文化濡养,并与桐城门人相交游;晚年致力于文字学研究,重回桐城文化怀抱。陈独秀出自"桐城",其学识成就颇得桐城之助。
作者
王永坚
机构地区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6-11,共6页
Journal of Anq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陈独秀
桐城派
传统文化
分类号
I206.5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2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1
关爱和.
二十世纪初文学变革中的新旧之争——以后期桐城派与“五四”新文学的冲突与交锋为例[J]
.文学评论,2004(4):64-73.
被引量:9
2
曾光光.
桐城派的宿命与五四新文化运动[J]
.江汉论坛,2009(5):44-51.
被引量:2
3
张器友著..桐城派与五四新文学[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5:265.
4
安庆市历史学会,安庆市图书馆编..陈独秀研究参考资料 第1辑[M].安阳:安庆市历史学会;安阳,1981:232.
5
关爱和著..古典主义的终结 桐城派与“五四”新文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522.
6
周作人著..中国新文学的源流[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97.
7
舒芜著..未免有情 舒芜随笔[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7:331.
8
吴微.
从亲和到遗弃:桐城派与京师大学堂的文化因缘[J]
.东方丛刊,2006(3):242-254.
被引量:3
9
安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安庆地区志[M].合肥:黄山书社,1995:1405.
10
唐宝林编..陈独秀全传[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889.
二级参考文献
152
1
罗志田.
西方的分裂:国际风云与五四前后中国思想的演变[J]
.中国社会科学,1999(3):20-35.
被引量:86
2
沈寂.
再论陈独秀与新文化运动[J]
.中共党史研究,1999(3):32-38.
被引量:6
3
暴鸿昌.
清代汉学与宋学关系辨析[J]
.史学集刊,1997(2):64-70.
被引量:8
4
罗志田.
走向“政治解决”的“中国文艺复兴”──五四前后思想文化运动与政治运动的关系[J]
.近代史研究,1996(4):120-152.
被引量:33
5
罗志田.
“六个月乐观”的幻灭:五四前夕士人心态与政治[J]
.历史研究,2006(4):105-124.
被引量:43
6
柯继铭.
理想与现实:清季十年思想中的“民”意识[J]
.中国社会科学,2007(1):179-191.
被引量:20
7
《吴汝纶尺牍·答日本中岛生》.
被引量:1
8
新青年第2卷第6号,.
被引量:1
9
新青年第3卷第3号,.
被引量:1
10
《与陈独秀》[J].新青年第2卷第6号,.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7
1
罗志田.
重访家庭革命:流通中的虚构与破坏中的建设[J]
.社会科学战线,2020(1):79-88.
被引量:6
2
孟祥栋.
晚期桐城派作家的职业形态与文学生产[J]
.江西社会科学,2012,32(6):105-108.
被引量:1
3
张器友.
晚清文界革命期间的桐城绝响[J]
.河北学刊,2014,34(5):72-77.
4
张宝明.
“文白不争”引发的历史悲情——从文化社会学的视角看现代性的两副面孔[J]
.学术界,2005(2):68-78.
被引量:7
5
吴修成.
近十年来近代桐城派研究综述[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2):3-6.
被引量:1
6
周景雷.
一个文学的“李约瑟问题”——我们为什么缺少或遗忘文学性[J]
.文艺研究,2010(4):23-32.
被引量:1
7
鲍伟.
近五年来陈独秀研究综述[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26(11):112-114.
8
朱东北.
时代转型、政治改良与社会运动--以和会期间陈独秀的转变为中心[J]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1,13(6):57-61.
9
王雅勤.
方苞与“小说笔法”[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4(3):12-15.
10
金飞.
从“延续与变迁”到“了解之同情”——“近代化的探索”单元复习教学反思[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6,0(6):27-30.
同被引文献
4
1
陈平原.
古典散文的现代阐释[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6):24-33.
被引量:19
2
闵定庆.
《晚清四十家诗钞》与桐城诗派的最后历程[J]
.中国韵文学刊,2008,22(1):78-85.
被引量:11
3
张器友.
陈独秀的近代“文界革命”实践——以桐城派末流创办《安徽俗话报》为中心[J]
.人文杂志,2013(7):51-60.
被引量:4
4
黄晨晨.
从“容新”到“守正”——论姚永概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18(4):98-103.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边乐利.
陈独秀与桐城派[J]
.滨州学院学报,2019,35(1):75-80.
1
陈桐利,倪洁.
桐城派与桐城文化特色文献资源库建设实践与探索[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7,33(11):91-95.
被引量:1
2
钟扬.
戴名世史料的新发现——戴氏宗谱寻访记[J]
.古籍研究,1998(2):55-62.
3
张文.
地域和西方文化融合视野下的现代皖籍作家--以李霁野、苏雪林、方令孺为中心[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31-36.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