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新文学的范本到新国学的建构——论歌谣运动的转折轨迹(1918-1926)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一百年前以北京大学为中心的歌谣运动并非是一个持续发展的整体,而是历经了高调兴起——波折低潮——路径转化——再度兴起的过程,主线可归纳为从新文学的范本到新国学的建构。透过这一转折轨迹,我们能更清晰地看到知识分子的"民"的立场与文化人固有的"精英意识"的碰撞交流,民众与精英这对矛盾的张力交叠从新文学伊始就挥之不去,在语言文字、审美观念、意识形态等方面犬牙交错。从这个意义上说,歌谣运动是新文学发展过程中一个极富包孕性的鲜活而复杂的文化缩影,它呈现出中国新文学在现代转型中错综复杂的语言文字观念、审美判断和文化身份定位。
作者 张敏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9-144,共6页 Social Scientist
基金 中央民族大学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经费资助:新文学的自我建构:<歌谣>周刊研究(10301-0170040601-045)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8

  • 1陈子展.《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最近三十年中国文学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148页. 被引量:2
  • 2周作人.《重刊(霓裳续谱)序》[J].骆驼草,1930,. 被引量:3
  • 3钟敬文.《"五四"前后的歌谣学运动》,《中国民间文学论文选(1949-1979)》(上册),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第399页. 被引量:1
  • 4陈永香.《对北大歌谣运动的再认识》[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0,(8). 被引量:1
  • 5鲍晶主编《刘半农研究资料》,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01页. 被引量:1
  • 6周作人.《猥亵的歌谣》[J].歌谣周年纪念,. 被引量:1
  • 7刘禾.《一场难断的"山歌"案.民俗学与现代通俗文艺》,见《语际书写--现代思想史写作批判纲要》,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157页. 被引量:1
  • 8周作人.《中国民歌的价值》[J].歌谣周刊,192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18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