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多音性和多地性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1940年代后期开始的“冷战”,一方面导致了中西之间的意识形态对立,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海外中国文学研究的动态化和当下化,即突破了原来博物馆化的处理中国文学与文化的方式,越来越重视和强化文学与现实政治的关联。不仅文学如此,整个西方世界的中国研究也总是纠缠于意识形态的背书,其影响—直延续到1980年代。
作者
季进
机构地区
苏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7年第3期5-11,共7页
Yangtze Jiang Literary Review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海外
中国文学研究
意识形态
“冷战”
40年代
现实政治
中国研究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2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86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9
1
王玲珍,肖画.
中国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实践再思考——兼论美国冷战思潮、自由/本质女性主义对社会主义妇女研究的持续影响[J]
.妇女研究论丛,2015(3):5-19.
被引量:27
2
陈晓明.
“优美作品之发现”的可能性——略论夏志清的现代小说史研究[J]
.扬子江(评论),2016(5):5-12.
被引量:3
3
周云龙.
“汉学主义”,或思想主体的焦虑[J]
.中国图书评论,2014,37(1):7-10.
被引量:7
4
张英进,易前良.
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空间[J]
.文艺研究,2010(7):83-91.
被引量:36
5
张英进,苏涛.
全球化中国的电影与多地性[J]
.电影艺术,2009(1):74-79.
被引量:16
6
(美)大卫·丹穆若什..什么是世界文学?[M],2014:348页.
7
(美)刘禾著..帝国的话语政治 从近代中西冲突看现代世界秩序的形成[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344.
8
方维规.
一个有悖史实的生造“衍指符号”——就《帝国的话语政治》中“夷/barbarian”的解读与刘禾商榷[J]
.文艺研究,2013(2):138-145.
被引量:4
9
张真著..银幕艳史 都市文化与上海电影1896-1937[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2:483.
二级参考文献
92
1
吴晶,王桢.
在产业化潮流中坚持自我——贾樟柯在香港浸会大学的演讲[J]
.电影艺术,2007(1):27-34.
被引量:9
2
贾樟柯,饶曙光,周涌,陈晓云,张丽宁.
《三峡好人》[J]
.当代电影,2007(2):19-27.
被引量:15
3
黄兴涛.
“话语”分析与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J]
.历史研究,2007(2):149-163.
被引量:70
4
阿里夫·德里克.立足于地点的想像:全球化与地点的政治.洛克森·弗兰兹尼克(Roxann Frazniak),阿里夫·德里克编.全球化时代的地点与政治,兰翰:罗曼与里特菲尔出版社,2001.22.
被引量:1
5
段义孚.空间与地点:经验的视角.明尼阿波利斯:明尼苏达大学出版社,1977.149.
被引量:1
6
尼尔·史密斯.空间化政治的轮廓:无家人的交通工具与地理规模的生产[J].社会文本,1992,(33):55-81.
被引量:1
7
埃里克·斯温格多夫(Erik Swyngedouw),既非全球化亦非本土化“全球本土化”与规模的政治.凯文·考克斯(Kevin Cox)编,全球化的空间:重申本土化的力量.纽约:吉尔福德出版社,1977.140.
被引量:1
8
王谨编.定位中国:空间,地点与流行文化.伦敦:劳特里兹出版社,200.51-30.
被引量:1
9
卡洛琳·卡蒂尔.全球化过程中的南方.中国.牛津:布莱克威尔出版社.2005.26.
被引量:1
10
蒂姆·奥克斯,路易莎·歇恩编.跨地的中国:联结、身份与空间的再想像.伦敦:劳特里兹出版社,2006.xii.1.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86
1
张涛.
历史意识·启蒙精神·当下关怀——以近年三届“《扬子江评论》奖”获奖作品为中心[J]
.文艺争鸣,2020,0(2):73-79.
2
刘希.
后结构理论与中国女性主义批评——以社会主义文化研究中的妇女“主体性”为中心[J]
.文艺理论研究,2021(1):177-188.
被引量:6
3
张英进,易前良.
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的空间[J]
.文艺研究,2010(7):83-91.
被引量:36
4
陈林侠.
是文化,还是政治:审视海外华人学者的文化研究[J]
.理论与创作,2010(4):14-19.
被引量:1
5
陈林侠,周露霞.
“全球本土化”与中国电影资本重组中的三种“跨地性”叙述[J]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1(1):139-148.
被引量:6
6
车琳.
交融、共生与困境--华语合拍大片中的香港文化[J]
.当代电影,2012(1):127-129.
被引量:2
7
张英进.
超越悲情:文化创意产业视野中的台湾电影[J]
.电影艺术,2012(1):64-69.
被引量:12
8
余荣虎.
“西方视域”中的乡风民俗——乡风民俗在20世纪乡土文学与乡土电影中的“身份”变迁[J]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2(2):28-31.
9
张勇.
杭州电影的发展历程与美学嬗变[J]
.文化艺术研究,2012,5(1):188-195.
被引量:1
10
吴海清,张建珍.
华语电影抑或华人电影——华语电影概念的反思[J]
.电影艺术,2012(4):64-70.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15
1
刘耘华.
从“比较”到“超越比较”——比较文学平行研究方法论问题的再探索[J]
.文学评论,2021(2):150-157.
被引量:12
2
李怡.
从文化的角度看现代四川文学中的方言[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19(2):24-30.
被引量:5
3
李坚尚.
试论珞巴族的部落组织[J]
.民族研究,1986(4):33-39.
被引量:4
4
王德威.
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海外中国现代文学译丛”总序[J]
.当代作家评论,2006(4):132-136.
被引量:44
5
王宁.
民族主义、世界主义与翻译的文化协调作用[J]
.中国翻译,2012,33(3):5-12.
被引量:34
6
王寅.
认知翻译学与识解机制[J]
.英语知识,2013(1):52-57.
被引量:78
7
谭业升.
翻译能力的认知观:以识解为中心[J]
.中国翻译,2016,37(5):15-22.
被引量:38
8
邱文生.
修辞认知视域下的自由间接话语:识解与翻译[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26(1):107-110.
被引量:8
9
黄立.
葛浩文译本中的藏族叙事——从《尘埃落定》到《红罂粟》[J]
.中国翻译,2018,39(6):73-78.
被引量:8
10
王宁.
中国现当代小说与世界文学[J]
.中国文学批评,2018(2):118-127.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3
1
邵璐,刘彩霞.
民族文学的地域特征识解与翻译研究——以阿来的中短篇小说集《藏魂》英译为个案[J]
.阿来研究,2022(2):22-35.
被引量:1
2
邱田.
探骊得珠: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种范式[J]
.当代文坛,2021(6):165-170.
3
刘竺岩.
新文科背景下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的创新探索——《现代文学经典作家十八讲》评介[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22,38(2):63-67.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夏子晴.
认知文体学视角下的东北方言文学翻译——以葛浩文译《呼兰河传》为例[J]
.现代语言学,2024,12(10):840-847.
1
邱梅.
论老舍《茶馆》的语言特色[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7(10):34-34.
被引量:4
2
孟磊.
当代涉案题材小说的俗雅流变与整合[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7(6):80-82.
3
段波.
从陆地到海洋:库柏小说中的“边疆”及其国家意识的演变[J]
.外国文学研究,2017,39(3):92-103.
被引量:3
4
强化本土意识是改变当前中国文学[J]
.学术界,2017(6):251-251.
5
刘智跃.
跨界的拯救——评《中国当代基督教文学与新世纪文化建设》[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7,31(3):121-124.
6
姜仁凤.
《野草在歌唱》中的房子与自我[J]
.外国文学研究,2017,39(3):71-77.
被引量:9
7
张宁.
多元格局与特色研究——湖南省古代文学学会2016年年会述评[J]
.城市学刊,2017,18(2):105-108.
8
王春枝.
荒诞与象征:现实表象下的中国故事[J]
.电影文学,2017(13):105-107.
扬子江(评论)
201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