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资本论》是时代性作品,对其阅读相应具有时代的烙印。在当下,需要在继续关注马克思主义感召路径的中国传统研究的同时,适时加强对"国学感召"下的《资本论》研究的重视,并发掘其对"中国化研究进程"所发挥的应有积极作用。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当代中国正经历"史上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实践创新的背后乃是思想的"创造"与"创新"。归根结底,这是一个需要理论并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并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其次,需要认识到,关键的工作在于寻求"原创之对接"。历史的"和而不同"以及"东渐于海"决定需要"取象比类",且是需要透过历史现象学,寻找可据以比较的"科学真相";然而从学术对话角度看,中华的原创即"国学",而由资本主义发起之世界历史(规定)的原创亦即"《资本论》之学术体系"。概言之,对接的过程实乃"学院派研究"重返历史与批判工作的过程,而能够真正地"去主观化",恰当地建立起文本与史实间的建设性的互信关系。最后,立足方法和逻辑,"历史—思维—语言"的实践态的工作体式得以整体凸显。显然,这是具有民族蕴涵特征的"学术坐标系"的研究升级,而关于历史、理论和问题的总体探讨,则更为突出了语言的社会生产性。
出处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7年第3期46-55,共10页
Social Sciences in Heilongjiang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资本论>与中国经济学实践创新研究"(15YJA79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