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SSCI
1997年第1期17-19,共3页
Journal of Central Leadership Institute of Politics and Law
同被引文献32
-
1周颜.浅析女性被犯罪侵害的成因与个人防卫[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16(2):53-55. 被引量:2
-
2霍建中,韩文成.论犯罪人与被害人的互动关系[J].河北法学,1999,17(1):92-94. 被引量:13
-
3赵可.试论被害人与加害人的相互作用及其角色转换[J].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02,14(1):10-14. 被引量:10
-
4莫小春.广西农村故意伤害犯罪案件情况分析及对策[J].广西社会科学,2005(6):119-120. 被引量:1
-
5匡国传.浅论犯罪被害预防体系的构建[J].法制与社会,2008(30). 被引量:1
-
6[美]安德鲁·卡曼.犯罪被害人学导论(第六版)[M].李伟,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 被引量:3
-
7.中国性科学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647,669. 被引量:2
-
8[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第四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被引量:18
-
9王志强.暴力犯罪被害人问题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4):119-128. 被引量:11
-
10[俄]阿·伊·道尔戈娃.犯罪学[M].赵可译.北京:群众出版社,2000:650.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17
-
1付凤.犯罪预防中的技术预防与观念预防[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8(2):28-30. 被引量:2
-
2陈群伟.浅谈被害人的特征及被害预防[J].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5):390-390. 被引量:2
-
3杨敏.大学生被害预防教育对策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13(3):135-137.
-
4王刚.犯罪被害人学视阈中的被害性问题研究[J].犯罪研究,2014(6):10-19. 被引量:12
-
5雷连莉.论女性被害原因及预防——以日常活动理论为视角[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9(5):80-85. 被引量:4
-
6张华威.我国犯罪被害人心理研究述评[J].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7,29(3):86-91. 被引量:8
-
7肖中华,张少林.论刑法中的被害人行为的效力依据[J].刑法论丛,2010(1):98-127. 被引量:4
-
8靳斯琦,王薇.青年人群体暴力犯罪被害问题的实证研究[J].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19(2):98-104. 被引量:1
-
9赵军.留守儿童性被害问题定量研究——以“猥亵型性被害”为中心[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1(3):86-96. 被引量:7
-
10杨婉莹.论未成年被害人自身的致害因素[J].西部学刊,2020,0(1):54-56. 被引量:1
-
1赵可.试论潜在的被害人及其特征[J].政法论坛,1991,9(4):22-26. 被引量:1
-
2霍建中,韩文成.论犯罪人与被害人的互动关系[J].河北法学,1999,17(1):92-94. 被引量:13
-
3苏方元.被害人的特征论[J].行政与法,2006(7):121-123. 被引量:6
-
4强世功.法制的观念与国家治理的转型——中国的刑事实践(1976—1982年)[J].战略与管理,2000(4):56-62. 被引量:14
-
5杨凯.论新刑法中的单位累犯[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4(3):24-29. 被引量:5
-
6杨凯.新刑法中单位累犯之认定[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1,14(3):107-111. 被引量:25
-
7王爱鲜.“刑期于无刑”思想的社会价值[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0(1):36-38. 被引量:1
-
8邵爱红.无讼思想略论[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1998,6(1):66-69. 被引量:1
-
9王建民.老年被害要因的种类、性质和刑罚评价[J].政治与法律,1994(6):42-45. 被引量:1
-
10徐彦平.如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J].中外企业家,2014(5X):134-1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