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阐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内涵和意义,通过总结国内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经验,分析合肥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基础和优势,提出未来建设的方向和举措。
作者
陆婉清
丁元欣
李婷
机构地区
安徽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出处
《安徽科技》
2017年第3期23-25,共3页
Anhui Science & Technology
关键词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合肥
分类号
G322.7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47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1
1
王智源.
关于合肥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思考与建议[J]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16,15(5):25-27.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
9
1
储节旺,曹振祥.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情报保障体系和运行模式构建——以合肥为例[J]
.图书情报工作,2018,62(8):5-13.
被引量:12
2
任媛媛,张文君.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政策实施进展与成效[J]
.安徽科技,2018(9):22-24.
被引量:4
3
刘艺娃,王命禹,杨迅周.
建设郑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战略思路及对策建议[J]
.河南科学,2019,37(4):676-683.
被引量:1
4
余茂军,胡功杰.
合肥、上海科技创新合作的空间分析及对策建议[J]
.安徽科技,2019,0(5):15-16.
5
王博,江洪,叶茂,郭文娟,蓝洁.
沿海城市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实施路径研究——以青岛市为例[J]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6):86-93.
被引量:7
6
李晓妍,钟永恒,刘佳,赵展一.
英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实践与启示[J]
.科学管理研究,2021,39(6):139-145.
被引量:8
7
刘洋,盘思桃,张寒旭,罗梦思.
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J]
.宏观经济管理,2023(2):50-58.
被引量:4
8
吕拉昌,赵彩云,冉丹,马铭晨.
中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研究进展与展望[J]
.科学管理研究,2023,41(1):9-16.
被引量:4
9
刘志迎,周洋,洪进.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四象限双循环”建设路径研究[J]
.科技管理学报,2024,26(3):1-10.
同被引文献
47
1
顾光明.
美国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经验及启示[J]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7,22(11):23-27.
被引量:12
2
袁宇.
高新区生态系统向科技新城生态系统演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17):15-19.
被引量:3
3
刘战国.
构建郑州国家级中心城市问题探讨[J]
.河南科学,2014,32(6):975-979.
被引量:6
4
陈向东,刘志春.
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观点的我国科技园区发展观测[J]
.中国软科学,2014(11):151-161.
被引量:48
5
柳卸林,孙海鹰,马雪梅.
基于创新生态观的科技管理模式[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36(1):18-27.
被引量:108
6
赵放,曾国屏.
多重视角下的创新生态系统[J]
.科学学研究,2014,32(12):1781-1788.
被引量:144
7
颜敏.
基于产业集群的知识共享模式研究——以东莞松山湖高新区生物技术产业集群为例[J]
.图书馆研究,2014,44(6):84-88.
被引量:1
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吕薇.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思路与政策取向[J]
.科学发展,2015(5):59-68.
被引量:9
9
苏洋,赵文华.
我国研究型大学如何服务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基于纽约市三所研究型大学的经验[J]
.教育发展研究,2015,35(17):1-7.
被引量:8
10
杜德斌,何舜辉.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功能与组织结构[J]
.中国科技论坛,2016(2):10-15.
被引量:103
引证文献
3
1
刘艺娃,王命禹,杨迅周.
建设郑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战略思路及对策建议[J]
.河南科学,2019,37(4):676-683.
被引量:1
2
刘洋,盘思桃,张寒旭,罗梦思.
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J]
.宏观经济管理,2023(2):50-58.
被引量:4
3
刘洋,盘思桃,罗梦思,张寒旭.
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背景下松山湖高新区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的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对策[J]
.科技管理研究,2023,43(18):100-107.
二级引证文献
5
1
王光海.
创新文化建设视角下深圳光明科学城发展思考[J]
.河南科技,2022,41(23):149-154.
2
汪晓梦.
基于安徽视角的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政策绩效评估研究[J]
.安徽科技,2023(6):34-38.
被引量:1
3
李志坚,叶茂桂,张丽娟.
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科技智囊,2023(12):36-43.
被引量:1
4
刘志迎,周洋,洪进.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四象限双循环”建设路径研究[J]
.科技管理学报,2024,26(3):1-10.
5
朱相宇,关秉裕.
政府补贴和风险投资对企业基础研究的影响及作用机制[J]
.科研管理,2024,45(8):62-72.
1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J]
.科学新闻,2017,0(1):8-8.
2
叶小梁.
俄罗斯组建国家科学中心[J]
.科技政策与发展战略,1994(12):1-5.
3
韩永,郁玫.
首家国家科学中心落户浦东[J]
.中国新闻周刊,2016,0(14):70-71.
4
夏自钊.
上海路径[J]
.决策,2016,0(8):22-24.
5
宋魁.
俄罗斯科技战略新特点与中俄科技合作[J]
.西伯利亚研究,1997,24(5):19-22.
6
李斌.
关于在秋明建立国家科学中心的必要性[J]
.管理观察,1995,0(5):35-35.
7
吴明华.
怎样落子布局[J]
.决策,2016,0(8):16-21.
8
龚惠平.
俄罗斯国家科学中心[J]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6,21(7):61-64.
被引量:4
9
宋宇.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哈萨克斯坦文化部门深化档案开发合作[J]
.历史档案,2013,26(4).
被引量:1
10
卫民.
库尔恰托夫研究院的研究动向[J]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0,15(1):14-14.
安徽科技
201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