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以数学课为例谈有效教学行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以中学生课堂教学为例,对如何客观看待学生个体差异,完善教学行为艺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主要包括:科学合理的分层分类;不断完善课堂授课方式;加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作者
白振卓
机构地区
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第九中学
出处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第35期106-106,共1页
关键词
个体差异
教学行为艺术
完善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陈凌.
论适宜因材施教的数学课堂认知环境[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11):39-41.
被引量:4
2
叶翠翠.
分层教学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4):180-180.
被引量:3
3
宋广清.
分层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
.学周刊(下旬),2011(4):174-174.
被引量:3
4
张志龙.
“高效课堂”呼唤教师角色转换[J]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0(4X):19-19.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9
1
巴班斯基.数学教育过程最优化[M].吴文侃,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被引量:1
2
椎文龙,廖时人,朱新春.教育科[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被引量:1
3
李士锜.数学教育心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4.
被引量:1
4
肖友荣,郑全军,符传谊[主编].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教法[Z].
被引量:1
5
董玉琦[主编].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法[Z].
被引量:1
6
魏雄鹰[主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法[Z].
被引量:1
7
李兆君,高铁刚,王馨,等[主编].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的理论与方法法[Z].
被引量:1
8
李艺 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法.继承与创新,.
被引量:1
9
ReneThom 周建义译.在我的数学生涯中遇到的问题小结[J].数学译林,1997,(4):275-285.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9
1
汪耀红.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2,28(9):56-59.
被引量:7
2
刘娟.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信息素养[J]
.中国电子商务,2014(5):151-151.
3
岳红梅.
论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J]
.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5,0(14):27-27.
4
岳红梅.
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7(3):37-37.
5
郭世琳.
关于“高效课堂”中教师角色的思考[J]
.求知导刊,2017(26):153-153.
6
汪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教育的路径探析[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4(3):61-65.
被引量:2
7
梁捷.
客观看待学生个体差异,完善教学行为艺术——以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为例[J]
.好家长,2015,0(11):121-121.
8
刘艳萍.
如何营造以学生为本的信息技术课堂氛围[J]
.中国新通信,2019,21(4):187-187.
被引量:1
9
宋景伟.
因材施教,完善塑造学生个性的教学行为[J]
.中学时代(理论版),2014,0(6):222-222.
1
沈莉芳.
关于高校学生评教结果有效性的调查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3(8):268-270.
被引量:2
2
王大平.
中考志愿填报:走出用中职校垫底的误区[J]
.山西教育(招生考试),2008(8):30-30.
3
潘林洁.
教师要有“育人信仰”[J]
.新课程学习(下),2009,0(3):12-12.
4
张影.
试论高校教学管理中的赏识教育问题[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10):342-342.
被引量:1
5
王祥.
论素质教育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19):10-12.
6
王丽业.
浅谈多媒体技术对数学教学的影响[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24):126-126.
被引量:1
7
祁颖.
高等院校多媒体应用现状与正确定位[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10):66-68.
被引量:2
8
梁伟.
我们应客观看待“慕课”[J]
.山西教育(管理版),2014(3):24-25.
9
杨舒嘉,彭倩,袁仙婷.
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与对策探究——以重庆文理学院为例[J]
.青春岁月,2015,0(15):146-146.
10
薄婷.
公开课利弊初探[J]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4(4):31-32.
被引量:3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 第3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