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通感、联想和想象在音乐欣赏课中的运用探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音乐欣赏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利用通感关系领悟音乐、通过对歌词的理解让学生去联想歌曲的形象、给乐曲配上文字说明以引发学生的想象力等方面,研究通感、联想和想象在音乐欣赏课中的运用策略。
作者
杨运生
机构地区
江苏省响水县运河中学
出处
《成才之路》
2017年第1期38-38,共1页
Way of Success
关键词
音乐欣赏课
通感
联想
想象
分类号
G633.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G632.0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孙琦.
关于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1):94-101.
被引量:22
2
李慧丽..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审美体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3
王荣荣.
中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研究[J]
.北方音乐,2016,36(19):126-126.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8
1
谭勇.
论高师《音乐名作欣赏》课程的教学最优化[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9(3):77-81.
被引量:5
2
周海宏.
音乐何需“懂”——重塑音乐审美观念[J]
.人民音乐,1998(5):17-19.
被引量:26
3
南利华.
所谓的“音乐形象”真的存在吗[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1):54-56.
被引量:7
4
刘沛.
基于超链接以音乐为核心学科的综合课程——综合音乐课程的技术和思想平台及研制模型[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4):78-81.
被引量:27
5
第五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选活动获奖名单[J]
.中国音乐教育,2008(1):7-10.
被引量:2
6
李存.
一节精巧而又朴实的课——评《永远的莫扎特》[J]
.中国音乐教育,2008(1):19-19.
被引量:2
7
郭曲.
音乐教育是一项社会奠基工程──廖乃雄畅谈音乐教育及其功能[J]
.中国音乐教育,2000(1):29-30.
被引量:10
8
宋瑾.
究竟什么是音乐的后现代主义[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3,22(1):5-12.
被引量:26
共引文献
22
1
王磊,黄文,张冬梅.
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研究[J]
.大家,2010(24):33-33.
2
潘志平.
激励原则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3,0(12):12-12.
3
刘心.
高等院校音乐欣赏课改革的几点思考[J]
.神州,2012(20):62-62.
4
金悦.
浅谈音乐欣赏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29(9):28-29.
被引量:10
5
毛静芳.
初中音乐欣赏式教学探析[J]
.学周刊(上旬),2015(7):198-198.
6
江剑辉.
音乐作品史视野下的鉴赏思维构建——教科社版《音乐欣赏》的学科特色解析[J]
.音乐创作,2015(8):141-143.
被引量:2
7
赵朋冲.
浅谈兴趣培养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
.音乐时空,2015,0(23):134-134.
被引量:4
8
陈楚阳.
音乐教学中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研究[J]
.成才之路,2015,0(34):34-34.
9
李英.
“奥尔夫三原则”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
.成才之路,2015,0(34):86-86.
10
钟柚.
高中音乐欣赏教学微探[J]
.北方音乐,2016,36(24):139-139.
1
赵新民.
散文通感的三种形式[J]
.写作(中),2011(2):15-15.
2
许学银.
避虚就实 妙笔成文[J]
.中学语文园地(初中版),2003(12):8-8.
3
吴长青,何宗达.
古诗中的通感[J]
.语文知识,2003(9):11-11.
被引量:1
4
詹文理.
没有意义的《荷塘月色》?[J]
.广东教育(综合版),2002(10):45-45.
5
龚继锋.
为散文增色的“通感”[J]
.初中生必读,2003(9):17-18.
6
吕学忠.
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朗读在语文中的重要地位[J]
.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09(3):96-96.
7
任宝剑,赵耿立.
和高一新生谈“通感”[J]
.语文天地,2003(09M):16-16.
8
杨祥平.
试析比喻和通感的不同[J]
.科技创新导报,2009,6(4):201-201.
9
点石成金的“通感词”[J]
.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2010(6):23-23.
10
刘平,刘国营.
“同感”和“通感”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
.地理教育,2003(3):10-10.
成才之路
201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