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欠发达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统计学研究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建立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标准,探究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欠发达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论文选取内蒙古、四川、重庆、宁夏和贵州五个代表省市,从发展的投入产出状况分别对各个代表省(自治区)进行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估。从整体上看,认为五个省市基本是沿着可持续发展的轨迹进行的。
作者
杜金柱
郭亚帆
刘佳
机构地区
内蒙古财经大学
出处
《经济研究参考》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2期38-49,共12页
Review of Economic Research
关键词
经济可持续发展
欠发达地区
数据包络分析法
分类号
F124.5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6
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466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7
1
林勇,张宗益,杨先斌.
欠发达地区类型界定及其指标体系应用分析[J]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0(12):119-124.
被引量:26
2
邱云美.
欠发达地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J]
.经济地理,2010,30(2):334-338.
被引量:36
3
吴晓军,赵海东.
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J]
.当代财经,2004(6):96-99.
被引量:101
4
俞万源.
欠发达地区人口城市化模式——以梅州市为例[J]
.经济地理,2007,27(3):458-462.
被引量:13
5
陆立军等著..区域经济发展与欠发达地区现代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423.
6
叶文虎,栾胜基.
论可持续发展的衡量与指标体系[J]
.世界环境,1996(1):7-10.
被引量:103
7
叶文虎,仝川.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述评[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7,7(3):83-87.
被引量:169
8
范冬萍.
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系统分析[J]
.系统辩证学学报,2001,9(2):26-28.
被引量:2
9
李崇阳,陈昭扬,林登标.
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动态仿真模型研究[J]
.宁夏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9(4):1-6.
被引量:2
10
张克让.
西北欠发达地区经济追赶中“后发优势”解析[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1999,21(4):57-64.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86
1
姜爱林.
论中国工业化的发展阶段[J]
.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2(3):6-11.
被引量:2
2
李玲.
9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两种迁移类型的变化[J]
.人口研究,1999,23(4):59-64.
被引量:9
3
俞勇军,陆玉麒.
南京市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初探[J]
.经济地理,2001,21(5):527-531.
被引量:26
4
郑群明,钟林生.
参与式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讨[J]
.旅游学刊,2004,19(4):33-37.
被引量:412
5
黄扬飞,徐月虎,丁金宏.
1990年代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的区域差异模式研究[J]
.人口研究,2002,26(4):72-78.
被引量:18
6
刘明华,靳军,李雪洋.
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化阻力因素及对策研究[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7(4):451-454.
被引量:6
7
厉伟,但承龙,孙文华.
城市化进程中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中国土地科学,2004,18(5):26-31.
被引量:17
8
李飞,孙峰华.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空间分布和转移模式研究[J]
.中国人口科学,2000(5):59-63.
被引量:21
9
张洪石,陈劲,付玉秀.
突破性创新:跨越式发展之基[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27(1):69-78.
被引量:41
10
李林杰.
对我国人口城市化进程的评价与推进对策[J]
.人口学刊,2001,23(4):22-26.
被引量:15
共引文献
466
1
唐涛.
主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 推动湖南县域经济发展——探寻蓝山毛纺织业崛起之谜[J]
.商场现代化,2008(2):253-254.
2
张广海.
资源环境生态经济价值综论[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12(5):25-27.
被引量:1
3
欧阳锋,黄寒燕.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与评价指标体系[J]
.地方政府管理,2001(10):23-24.
4
林文.
我国小城镇发展评价指标研究[J]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7(S1):97-100.
被引量:3
5
陈佳莹.
云南省绿色经济发展状况分析[J]
.魅力中国,2008(26):126-127.
6
张令,项学敏,周集体.
辽宁省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生态足迹方法应用[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5(2):10-15.
被引量:14
7
李建萍.
产业转移与落后区域经济发展——国际间与区际间的比较研究[J]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0(4):65-68.
8
汪婷,向隅.
安徽省沿江开发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以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J]
.安庆科技,2011(1):21-24.
9
邢丽霞,李采,郑跃军,袁富强,李宝贵,李春燕,付晓娣.
国土资源与地质环境健康指数(LRGE-HI)的构建[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3,40(2):129-134.
被引量:3
10
赵沁娜,范利军,吴慈生,张鑫.
环境友好型城市研究进展述评[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S1):272-27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5
1
孙克.
生产性服务业对环境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J]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8,39(6):88-93.
被引量:1
2
江静,刘志彪,于明超.
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效率提升:基于地区和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
.世界经济,2007,30(8):52-62.
被引量:421
3
韩坚.
生产性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促进作用及其发展的思考[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22(11):15-18.
被引量:7
4
孔婷,孙林岩,冯泰文.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调节效应的实证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10,28(3):357-364.
被引量:42
5
杨玉英.
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发展关联性的经验分析[J]
.经济学动态,2010(11):40-44.
被引量:17
6
张志彬,张四梅.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研究[J]
.求索,2012(4):32-34.
被引量:5
7
谷宇,刘平洋.
湖北省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J]
.企业经济,2012,31(5):106-109.
被引量:8
8
侯杰.
我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的构建及实证研究[J]
.系统工程,2014,32(1):87-94.
被引量:17
9
翟璐.
重化工业基地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及路径选择——以辽宁省为例[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129-133.
被引量:7
10
洪涓,宋占坤.
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要素密集度实证研究[J]
.统计与决策,2015,31(5):100-103.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韩明华,陈文鹤.
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以浙江为例[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0,33(3):99-109.
1
余军.
四川省经济增长与进出口贸易关系的相关统计学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2011,0(3X):260-260.
2
洪江涛,黄沛.
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创新现状及对策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22(3):96-102.
被引量:22
3
狄文.
近年来统计学界关于统计学研究对象等问题的讨论[J]
.经济研究,1961,7(7):62-65.
4
乔海燕.
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研究[J]
.现代商业,2011(32):168-168.
被引量:2
5
毕士林.
关于统计学研究对象的问题[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79,5(0):35-44.
6
魏杰.
如何正确认识收入差距[J]
.党政干部参考,2002,0(11):25-25.
7
王华.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分析[J]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1(2):16-20.
被引量:1
8
严莉华.
我校隆重举行聘请陈乃九博士为顾问教授的仪式[J]
.财经研究,1986,12(1):37-37.
9
魏杰.
如何正确认识收入差距[J]
.理论前沿,2002(20):11-12.
被引量:1
10
魏杰.
如何正确认识收入差距[J]
.廉政瞭望,2003(1):25-25.
经济研究参考
2016年 第5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