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后现代主义视阈下的大学生网络宗教问题研究 被引量: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当代大学生的网络宗教行为既有突出的网络技术特性,也带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具体表现为思维方式的反理性、意义追寻的平面化以及符号表达的无厘头。大学生网络宗教问题发生于网络,来源于现实,引起其发生的原因包括网络主体的"去中心化"导致理性思维不足、网络技术的"去人文化"导致价值理性式微、网络沟通的"去身体化"导致交往理性缺位。大学生理性网络宗教行为培育可以从强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培养网络媒介素养、完善网络宗教管理立法三个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提高理性网络宗教行为的自辨析能力、自生成能力和自控制能力。
作者 邢国忠
出处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2-140,共9页 Studies on Marxism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前大学生对宗教的关注度及心理取向研究"(12CKS023) 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项目"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内容研究"(15JDSZK002) 教育部2016年"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2

  • 1金勋著..信息化时代的宗教 兼论网络邪教[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5:328.
  • 2徐以骅著..宗教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6:368.
  • 3牛苏林编..马克思恩格斯宗教思想研究[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305.
  • 4孟宪霞著..社会主义国家处理宗教问题的经验教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229.
  • 5易丹著..我在美国信息高速公路上[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7:360.
  • 6弗里德里希·尼采著,周国平译..汉译经典名著 悲剧的诞生[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
  • 7亚当.波萨马伊,布莱恩.特纳,张坤,张大川.网络空间里的权威与流动性宗教:宗教传播的新疆域[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15,32(2):62-73. 被引量:5
  • 8严峰,卜卫著..生活在网络中[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250.
  • 9斯蒂芬·李特约翰著,史安斌译..人类传播理论 第7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423.
  • 10邓晓旭著..网络传播价值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148.

共引文献4

同被引文献80

引证文献6

二级引证文献4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