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巧用DIS实验 助力物理课堂——以“超重与失重”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为例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超重与失重”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传统实验与DIS实验为例进行对比分析,改进传统实验存在的过程和结果的显示不够直观、过程实施和数据处理存在偏差的问题。
作者
高岱亮
田春凤
机构地区
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
出处
《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版)》
2016年第9期57-58,61,共3页
Journal of Physics Teaching
关键词
DIS实验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数据处理
分类号
G633.7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4
1
李新乡,张军朋著..物理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482.
2
王民华.
数字化信息系统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超重和失重”的教学设计片段与体会[J]
.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版),2012,30(9):79-80.
被引量:2
3
孟小兵.
Dis技术与传统实验的结合——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教学[J]
.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版),2011,29(9):53-55.
被引量:9
4
张金权.
DIS数字实验系统与物理探究教学整合的策略[J]
.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版),2013,31(11):56-57.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5
1
王剑.
DIS实验探究教学初探——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设计[J]
.物理教师(高中版),2009,30(11):42-43.
被引量:6
2
杨银海.
巧设数字实验 凸显教学实效[J]
.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版),2011,29(8):11-13.
被引量:1
3
余雪妹.
高中物理DIS实验和传统实验整合初探[J]
.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版),2011,29(9):29-32.
被引量:8
4
刘磊,倪敏.
动能定理实验的DIS探究[J]
.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版),2013,31(1):54-55.
被引量:8
5
孔启宏.
提高DIS实验在教学中有效性的思考[J]
.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版),2013,31(7):55-56.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3
1
张超.
基于DIS系统的极限法物理实验创新[J]
.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版),2012,30(6):53-55.
被引量:1
2
刘磊,倪敏.
动能定理实验的DIS探究[J]
.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版),2013,31(1):54-55.
被引量:8
3
张超.
利用DIS系统对伽利略理想实验进行数据呈现[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2):25-27.
4
王诗锋.
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编排的思考[J]
.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版),2013,31(2):67-68.
5
文林,李会.
基于DIS的超重失重实验研究[J]
.科技信息,2013(21):47-48.
被引量:3
6
张建国.
运用DIS探究“导体的伏安特性”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二章《恒定电流》第3节《欧姆定律》[J]
.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版),2015,33(6):73-78.
被引量:10
7
曹政,倪敏,张悦,李天发,徐小林,韩唯伟.
DIS实验探究弹簧振子系统中的机械能守恒定律[J]
.物理通报,2016,45(10):71-73.
被引量:3
8
戴小民.
创新物理实验教学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J]
.实验教学与仪器,2019,36(11):9-11.
被引量:5
9
邢海根,傅求宝.
物理传统实验与数字化实验比较分析与相融合研究[J]
.中小学电教(综合),2020(6):7-8.
被引量:2
10
琚泽志,朱改敬.
中学物理传统实验和DIS实验的对比研究[J]
.湖南中学物理,2014,0(11):10-12.
同被引文献
6
1
吴美玲.
超重和失重的实验创新[J]
.教育与装备研究,2016,32(6):70-72.
被引量:2
2
王震,汪玉莹.
自制模拟电梯演示仪,理解超重失重概念[J]
.物理教师,2017,38(8):45-47.
被引量:9
3
贾闯,彭朝阳.
超重、失重磁力演示装置的改进[J]
.物理实验,2017,37(11):59-61.
被引量:3
4
徐晓飞,钱长炎.
基于DISLAB系统的“超重与失重”演示实验改进[J]
.物理教师,2018,39(4):50-50.
被引量:4
5
向得精.
基于信息加工理论的核心概念教学模式初探——以“超重和失重”教学为例[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8,0(6):51-53.
被引量:2
6
王毅.
超重和失重的创新实验教学探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0(17):120-123.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雷宇,张智荣,帅晓红.
利用智能手机APP对超失重演示实验的改进[J]
.湖南中学物理,2021(2):69-7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李田甜,毛文峰.
从虚拟走进真实:实验教学IVRE模式及应用——以“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教学为例[J]
.湖南中学物理,2024(4):53-55.
2
聂应才,江文华.
简易超失重装置的设计及其数据化[J]
.湖南中学物理,2021(9):69-71.
1
陈明媚.
超重、失重的另一种认识[J]
.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版),2012,30(8):41-42.
被引量:2
2
崔学超.
刍议超重与失重[J]
.中学生数理化(高一使用),2010(11):21-22.
3
梁俊杰.
用超重与失重解题[J]
.中学物理,2000(4):41-42.
4
倪志强.
“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7,36(10):24-25.
5
吕怀义.
超重和失重代换法在动力学中的应用[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8(4):117-117.
6
冯一兵.
超重与失重演示装置[J]
.物理实验,2003,23(10):31-31.
被引量:9
7
邱爱东.
从四个角度认识超重与失重[J]
.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2012(6):37-39.
8
安钢严.
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J]
.科教文汇,2013(36):149-150.
被引量:1
9
汤文俊,徐毅.
利用同课异构资源优化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以超重与失重为例[J]
.亚太教育,2015,0(12):48-48.
被引量:4
10
张克福.
构建超重与失重模型[J]
.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版),2013,31(12):38-38.
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版)
2016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