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学生归因方式研究综述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大学生心理健康备受关注,研究表明一些大学生确实存在某些心理问题。进一步分析显示,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其对自我及客观事物没有良好的归因,最终容易导致心理障碍。文章从归因理论的研究、归因方式的测量方法和国内关于大学生归因方式的研究进展三方面进行综述,从我国大学生归因方式出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
作者
梁裕健
机构地区
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出处
《文教资料》
2016年第15期125-126,共2页
关键词
大学生
归因方式
理论研究
测量方法
研究进展
分类号
G444 [哲学宗教—心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4
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158
同被引文献
25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14
1
张雨新,王燕.归因方式和抑郁[J].心理学报,1989,(2):141-148.
被引量:5
2
孙煜明.
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学业成败归因特点研究[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51-55.
被引量:18
3
施承孙,钱铭怡.
易羞耻者的归因方式和应对风格[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4):193-195.
被引量:42
4
B·韦纳,张爱卿,陈振华.
论心理理论的建构和动机归因理论的整合[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9(3):17-29.
被引量:14
5
孙煜明,雨田.
策略原因在归因模式中的作用试探[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3(1):1-4.
被引量:4
6
张学军..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创造性、未来成就能力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2:
7
张彩虹,曹和安.
大学生人际归因的研究进展[J]
.西北医学教育,2005,13(3):237-238.
被引量:10
8
陈洁..大学生社交焦虑、自尊与归因方式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9
张索玲,张丽华.
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内隐自尊、外显自尊关系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3):327-329.
被引量:14
10
秦东波,郑晓宁,黄铎,毕重增.
大学生自信与归因方式关系的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12):161-164.
被引量:15
二级参考文献
134
1
高玥,陈图农,张宁.
抑郁症患者的内隐自尊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4):426-428.
被引量:6
2
刘莎,阮阳.
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
.校园心理,2009,7(1):39-41.
被引量:23
3
强海燕.
成功与失败归因的女性模式与教育[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8(2):148-153.
被引量:6
4
韩仁生.
中小学生考试成败归因的研究[J]
.心理学报,1996,28(2):140-147.
被引量:70
5
杨开勒.
短期性与长期性焦虑对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J]
.心理科学,2002,25(3):365-365.
被引量:14
6
李蓉蓉,韩向明.
大学生人际关系取向与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J]
.心理科学,2002,25(3):371-372.
被引量:36
7
董圣鸿,张璟,熊红星.
大学生学业成就与人际关系成败归因的特点研究[J]
.心理科学,2002,25(3):375-376.
被引量:46
8
杨立成.
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年大学生自信程度的影响[J]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4):86-89.
被引量:14
9
周帆,王登峰.
人格特质与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的关系[J]
.心理学报,2005,37(1):100-105.
被引量:56
10
刘嘉庆,区永东,吕晓薇,蒋毅.
华人人际关系的概念化——针对中国香港地区大学生的实证研究[J]
.心理学报,2005,37(1):122-135.
被引量:41
共引文献
158
1
张海芳.
羞耻和内疚的差异探索[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22(4):24-27.
被引量:1
2
张晨艳,周宗奎,耿协鑫,牛更枫.
应激性事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希望的中介作用[J]
.高等教育研究,2015,36(7):87-91.
被引量:18
3
余鹏,宿淑华,李丽.
大学生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1):43-44.
被引量:143
4
林锋,罗瑾琏.
基于低绩效归因的惩罚程度研究[J]
.经济管理,2005,31(6):56-61.
被引量:3
5
张彩虹,曹和安.
大学生人际归因的研究进展[J]
.西北医学教育,2005,13(3):237-238.
被引量:10
6
亓圣华.
身体锻炼与中学生羞耻感关系的探索性研究[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20(6):53-55.
被引量:6
7
肖阳梅.
听障大学生学习和交往归因的调查研究[J]
.中国特殊教育,2005(11):26-31.
被引量:8
8
亓圣华.
身体锻炼与中学生羞耻感的关系[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4):242-242.
被引量:8
9
沃建中,孙慧明.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归因风格分量表的编制[J]
.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4(2):90-94.
被引量:19
10
廖明英,陈旭.
自我图式与心理健康[J]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0):150-153.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25
1
吴文君,向小平.
大学生同伴交往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人际交往能力的中介作用[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0,0(4):585-591.
被引量:22
2
谭先健,丁琴,黄礼群,夏婷婷,康婉星,姚国庆.
我国医患沟通主要模式及思考[J]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9,33(12):851-854.
被引量:10
3
庄国波,唐平秋.
高校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研究[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1(6):78-82.
被引量:57
4
姚本先.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探析[J]
.大学教育科学,1995(3):75-78.
被引量:23
5
金福年.
加强医患沟通的有效途径[J]
.中国医院,2007,11(8):63-65.
被引量:26
6
杜淑英,李有权.
归因理论在减少医疗纠纷中的应用[J]
.医学与哲学(A),2008,29(6):24-24.
被引量:11
7
李雁晨,周庭锐,周琇.
解释水平理论:从时间距离到心理距离[J]
.心理科学进展,2009,17(4):667-677.
被引量:113
8
张锦华,陈承.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
.文教资料,2010(28):227-229.
被引量:12
9
郑新.
医务人员压力状况及对策[J]
.中国公共卫生,2012,28(1):35-36.
被引量:27
10
刘平.
不礼貌言语行为的语言表征及其语用机制[J]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33(2):109-115.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3
1
张田玉,尹慧.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人际归因对其宿舍人际关系质量的影响[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0(8):39-43.
被引量:3
2
胡仪萱.
归因视角下澳洲中国留学生室友关系问题探讨[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0(8):23-29.
3
付可可,李卓奕,吕颖琪,李开云,林丰勋.
心理学视角下的医患关系:解释水平的作用[J]
.心理学进展,2020,10(5):667-677.
二级引证文献
3
1
茆悠悠.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特点解析[J]
.公关世界,2021(10):101-102.
被引量:2
2
成秀梅,年彦娜,汪立群,李杰.
归因方式在挫折情境与青少年内隐、外显攻击性之间的调节作用[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22,31(4):353-358.
3
魏昌武,马燕,谢静.
师范生父母教养方式、人际信任与宿舍人际困扰的关系[J]
.教育观察,2022,11(20):28-31.
1
袁萌萌.
运用归因理论分析运动如何减少抑郁症[J]
.内江科技,2009,30(6):13-13.
2
史兰,曹晶.
归因理论视角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
.中国科技纵横,2009(10):80-81.
3
焦潍苹.
增强高职生自我效能感的数学教学策略[J]
.科技视界,2014(30):225-226.
被引量:2
4
胡继爽,李婷敏,张李斌,乔若宇,邓益鹏,李丽娜.
大学生拖延行为与成就动机、归因方式的关系[J]
.文教资料,2015(21):131-132.
被引量:2
5
田仕芹,王玉文,李兴昌.
高等数学学习归因、自我监控能力和成绩关系的调查研究[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5,45(3):1-7.
被引量:16
6
孔祥涛.
维纳的归因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研究[J]
.科技信息,2010(8).
被引量:5
7
王海霞,田晓静.
探讨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力[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0(10):152-152.
8
任学亮,李文珠.
论大学生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J]
.科技信息,2010(18).
被引量:1
9
马雅菊.
教师职业倦怠的个体成因及自我调适[J]
.文教资料,2010(6):155-156.
10
刘文革.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J]
.中国科技博览,2011(26):269-270.
文教资料
2016年 第1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