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科学本质观及其养育(上)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要对科学作深入的了解,必须从了解科学本质观开始。介绍了科学的各种界定及分界标准;讨论了科学的本质及其历史概括、科学本质观的分类和结构,以及科学本质观养育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科学本质观的养育不能孤立地进行。精心设计科学本质养育的内容和过程、改进养育的实施策略、提高教师的科学哲学修养.同步培养科学精神和品性等是搞好科学本质养育的基本策略。
作者
吴俊明
张磊
机构地区
上海师范大学
出处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9,共7页
Education In Chemistry
关键词
科学观念
科学的界定
科学的本质
科学本质观
科学教育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1
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98
同被引文献
21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23
1
朱照宣.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74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523.
被引量:1
2
吴俊明等.科学教育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被引量:5
3
吴俊明,许祥龙.
刍议教学概念的意义、形成及常见问题[J]
.化学教学,2013(7):3-6.
被引量:4
4
李醒民.
“科学”和“技术”的源流[J]
.河南社会科学,2007,15(5):15-18.
被引量:20
5
吴国盛.Science辞源及其演变.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fdc0620100zrnv.html,2011-11-2.
被引量:1
6
[英]wC.丹皮尔著.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被引量:1
7
《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1-7.
被引量:3
8
吴义生著..论科学[M],1989:219.
9
胡昭广主编..领导干部科技手册[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701.
10
周靖编..科学技术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290.
二级参考文献
21
1
M.邦格,吴晓江.
科学技术的价值判断与道德判断[J]
.世界哲学,1993(3):35-41.
被引量:37
2
吴俊明.
科学文化与科学教育改革的方向[J]
.科学,2006,58(5):44-47.
被引量:5
3
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
被引量:28
4
[英]JD贝尔纳著.陈体芳译.科学的社会功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85-89.
被引量:1
5
默顿.科学的规范结构[M].科学与哲学研究资料,1982(4):119.
被引量:1
6
CP斯诺著.陈克艰,秦小虎译.两种文化[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8-9.
被引量:2
7
T Kuhn.Encounter,34(1970):67.
被引量:1
8
T Kuhn. The Natural and Human Science [A].in:David R.. Hiley,James F. Bohman,Richard Shusterman, eds.The Interpretive Turn: philosophy, science, culture [C].Ithala and London:Comell Uni.Press, 1991:22.
被引量:1
9
小摩里斯N李克特(MauriceN·RichterJr).顾昕,张小天译.科学是一种文化过程[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85,173.
被引量:1
10
[英]JD贝尔纳著.陈体芳译.科学的社会功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542.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98
1
许明武,聂炜.
中国科技翻译(学)的演进与旨归[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21(3):91-97.
被引量:6
2
李杨.
科技伦理研究的三重向度[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2):103-107.
被引量:6
3
杜杰.
科学之体用观[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2):141-144.
4
刘健智.
从科学的本质看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J]
.高等教育研究,2006,27(8):54-57.
被引量:11
5
林德宏.
牛顿力学所蕴含的价值观[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23(6):89-92.
被引量:3
6
王志康.
论科学与技术的划界问题[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1):95-98.
被引量:4
7
龚友清.
科学技术引起政治上层建筑变迁的历史轨迹[J]
.科学学研究,2006,24(A02):340-343.
8
陈劲,贾丽娜.
中外女科学家成功因素分析[J]
.科学学研究,2006,24(A02):353-360.
被引量:9
9
熊士荣,康雪君.
科学、科学文化和科学教育[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8(3):165-168.
10
巨乃岐.
人工自然的形态演变过程和社会进步[J]
.天中学刊,2008,23(4):46-5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1
1
陈美东.
刘洪的生平、天文学成就和思想[J]
.自然科学史研究,1986,5(2):129-142.
被引量:4
2
王秀红,历晶.
运用科学史培养初中生的科学本质观[J]
.化学教育,2005,26(12):20-22.
被引量:5
3
袁维新.
简论科学本质观的类型与特征[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23(1):17-21.
被引量:21
4
刘健智.
学生对科学本质认识的年龄阶段性对科学教育的启示[J]
.中国教育学刊,2008(8):63-65.
被引量:8
5
梁永平.
促进学生科学本质理解的教学设计[J]
.化学教学,2008(9):5-9.
被引量:17
6
蔡其勇,靳玉乐.
科学的本质与学生科学本质观的培养[J]
.课程.教材.教法,2008,28(9):69-74.
被引量:14
7
季薛庆.
显性途径的科学本质教学探索——以“太阳系”教学为例[J]
.课程.教材.教法,2010,30(7):72-76.
被引量:6
8
孟献华,李广洲.
国外“社会性科学议题”课程及其研究综述[J]
.比较教育研究,2010,31(11):31-36.
被引量:59
9
季薛庆.
科学论证取向的实验教学探索[J]
.全球教育展望,2012,41(2):87-91.
被引量:6
10
何嘉媛,刘恩山.
论证式教学策略的发展及其在理科教学中的作用[J]
.生物学通报,2012,47(5):31-34.
被引量:80
引证文献
4
1
宋怡,李丹,马宏佳.
美国iSTEM教学模式评析[J]
.基础教育,2019,16(4):24-31.
被引量:2
2
朱承熙,董辰龙,李业健.
科学本质观视角下的自然地理教学指向[J]
.地理教学,2020(24):22-26.
被引量:2
3
李鸿.
从历史情境到基于科学审辨的本质观教学--以“日食观--古与今”为例[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2,51(1):17-19.
被引量:1
4
郝琦蕾,甘萍.
基于生物科学史培养学生科学本质观的教学研究——以细胞膜结构的探索为例[J]
.中小学教材教学,2024(1):31-34.
二级引证文献
5
1
刘成.
指向科学思维的跨学科教学实践——以"人体中的杠杆"为例[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3(9):16-19.
2
孙娜,陈俊强.
融合5E模型的STEM教学模式应用研究[J]
.教育与装备研究,2022,38(1):21-25.
被引量:1
3
王家燕.
立足地理科学本质 提升综合思维能力——以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洋流》为例[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3,24(3):51-53.
4
朱承熙,李业健.
“显性—反思性”途径下的地理学科科学本质观教学——以“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为例[J]
.中小学教材教学,2023(7):41-46.
5
李玲玲,王晓嘟.
科技人才早期培养:美国科技高中的经验及启示[J]
.基础教育,2023,20(6):101-109.
1
吴俊明,张磊.
科学本质观及其养育(下)[J]
.化学教学,2016,0(3):3-9.
被引量:9
2
对博士研究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知识层次与素质的思考[J]
.高等教育研究(长沙),1998,6(2):81-85.
被引量:1
3
赵雪,刘君,高庆梅.
高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策略[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0(1):61-61.
被引量:1
4
唐焕芳,朱清友.
新教材对中学物理教师的要求[J]
.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版),2005,23(7):3-4.
5
钱建平.
爱因斯坦给我们的启示——兼谈创造性人才的培养[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4(2):29-32.
被引量:1
6
武静丽.
探讨初中英语口语交际与书面表达能力同步培养[J]
.校园英语,2014,0(23):79-79.
7
刘燕华.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同步培养模式探讨[J]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16,18(4):417-420.
被引量:4
8
杨本勇.
读中求悟,以悟促读——浅谈对小学生读悟能力的同步培养[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20(10):37-38.
9
吴学思.
趣为知之帅 知为趣之母——浅谈美术学习兴趣和欣赏能力的同步培养[J]
.教育教学论坛,2011(36):214-216.
被引量:2
10
李小军.
高中历史学习中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修养[J]
.西藏教育,2010(1):32-33.
化学教学
201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