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关于《秋声赋》的主题,"悲秋叹老"和"针砭时事"两说分立,值得认真分辨。通过考察作者的个性气质、政治理念和作品写作缘起,"自况喻世"说更为合理。欧阳修知音,置身舆论中心,故以声音为写作切入点。结合秋之时令,化入时政命题,寄寓达乎时变的哲学思考。基于天人合一的律历哲学,表露个人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感。故以"秋声"自况,为身处谏列,自持风节,言事感激的作风,以及官居铨衡,"裁冗长"、"抑侥倖"的政治立场辩护。《秋声赋》悲秋而别有所悲,悲秋标举"天地之义气",循理"肃杀",有所取则而遭怨谤,借以抒发自身不被理解的孤独感。以"秋声"映射"人声",抱憾世情,有着鲜明的现实指向和深刻的主观性表达。欧阳修关注舆论和话语权的系列作品,可视为《秋声赋》的互文性文本。在物我一体的基础上体物言志,通过童叟问对自陈心迹,"美刺"而兼"劝戒",感性而不失原则,是《秋声赋》感发人心的力量所在。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2-157,共6页
See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