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00年第1期67-69,74,共4页
Journal of Fuqing Branch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共引文献21
-
1王恒.影响初中学生对体育学习行为的成就目标因素研究[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S1):234-237. 被引量:1
-
2强海燕.成功与失败归因的女性模式与教育[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8(2):148-153. 被引量:6
-
3王景芝,魏真.成就归因与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3):52-54. 被引量:5
-
4李娜,张丽华.职业中专生成就归因特点的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8(2):50-52. 被引量:1
-
5罗增让.不同焦虑者的归因模式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1):104-109. 被引量:6
-
6谭刚,王毅,熊卫.基于顾客知识的服务失误归因模型研究:以航空服务业为例[J].经济管理,2006,32(8):24-31. 被引量:7
-
7徐迎利.国内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性发展[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0):143-146. 被引量:8
-
8徐迎利.我国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06(12):72-75. 被引量:1
-
9姚静静.国内学业不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综述[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1):55-60. 被引量:11
-
10皮磊,闫振荣.教师期望对数学学习中习得性无助感的影响[J].数学教育学报,2010,19(1):44-47. 被引量:15
同被引文献12
-
1唐建伟.学生管理工作中组织行为学原理的应用[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20(2):134-138. 被引量:10
-
2黄俐丽.论韦纳归因理论对教学的指导作用[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3):76-78. 被引量:5
-
3[7]苏东水.管理心理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被引量:1
-
4宋敬东.物理后进生的成因及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10(29):64-64. 被引量:1
-
5李岩梅.引导后进生积极归因及实证分析[J].科技信息,2011(7). 被引量:1
-
6齐晓峰.论归因理论对教学的指导意义[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21(1):131-133. 被引量:18
-
7李欢欢.维纳归因理论在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4,26(1):84-86. 被引量:2
-
8马勇琼.后进生的心理障碍及其教育对策[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1,22(2):119-121. 被引量:5
-
9吕宪军,王延玲.归因理论与学习动机[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5(5):52-54. 被引量:32
-
10王延东,王影月.归因理论在差生转化中的运用[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2(11):54-56.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6
-
1陈建华.关于违纪学生处理和教育引导的实践与思考[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3):88-90. 被引量:15
-
2赖学鸿.成败归因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4(5):129-130.
-
3庄丽.归因理论在高职院校职业心理咨询中的作用[J].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21(4):23-25.
-
4张英,李洪艳.运用韦纳归因理论提升临床护理教学水平的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5,12(6):85-86. 被引量:1
-
5刘一娇,张菊英,高珍,褚玮,侍成栋.归因教育模式在首次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中的应用[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9,41(12):52-56.
-
6陈建华,陈晓波.大学生问题人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14(3):24-26.
-
1张红梅.浅析学习不良学生自信心培养策略[J].新课程研究(下旬),2007(8):22-23.
-
2B·C·茨特林.怎样克服学习不良(续三)[J].日本问题研究,1985(3):53-56.
-
3李萌.学习不良学生的心理辅导[J].中学教育,2002(6):13-15.
-
4B·C茨特林.怎样克服学习不良(续一)[J].日本问题研究,1985(2):35-47.
-
5徐立萍.让阳光洒向每一个角落——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转化“学习不良学生”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教育研究,2008(4):16-17.
-
6陈亮.学习不良概念和相关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22(5):123-125. 被引量:1
-
7朱丽蓉.浅谈英语教学中学习动力的激发[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7(6):40-40.
-
8桑青松.非智力因素造成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习心理辅导[J].中国教育学刊,2001(5):35-37. 被引量:37
-
9赵慧莉.学生学业成就与学习动机的关系[J].青海教育,1998,0(Z2):29-30. 被引量:1
-
10严芳.学习不良儿童的认知特点及教育干预[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10(9):149-1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