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谈谈普通话课程中非音质音位的教学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随着推普工作的全面展开,高校开设的普通话课程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教学模式并固定下来.这些教学模式一般是从音素、音节开始,先理论,再操练;先正音,再纠音;先串讲,再难点;先单字,再句子.整个教学模式科学有效,但在授课过程中有两个偏重:偏重声母、韵母的操练,忽视声调的讲解;偏重静态练习中单字音的发音,忽略动态语流中语调的训练.而事实上,普通话与方言的差异,不仅表现在音质成分的声、韵上,也表现在非音质成分的语调上,而且这种差异比音质差异更难发现,更难掌握.按这套普通话教学理念和模式授课,可以让学习者标准、清晰地发好某些单字音,却不能规范、流畅地使用一连串的音素或音节,语流中或多或少会夹杂一些方言口音,并同时"掩盖"了作品本身或说话者的思想感情.所以,笔者认为仅仅掌握普通话的声母、韵母的标准发音,那只学到了它的"形";只有掌握了普通话的标准语调,包括音节和词语读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等非音质音位及其相互之间比例的和谐与规整,方才是掌握了它的"神".
作者 黄磊 唐智芳
出处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5年第11期14-15,共2页 Modern Chinese
基金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资助课题《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教学理念及实施模式研究》[XJK012BYW011]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普通水平测试培训课程的性质与目标研究》[XJK012AYW003])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4

共引文献6

同被引文献8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