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水环境补偿的实践、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实施跨省界水环境补偿,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协调上下游保护和发展矛盾、建立跨界水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对新安江、渭河、九州江等跨省流域水环境补偿实施的分析和总结,应从建立考核约束机制、建立完善多元化水环境补偿方式等方面积极推进此项工作。
作者
赵越
杨文杰
姚瑞华
马乐宽
机构地区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出处
《宏观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9-61,共3页
Macroeconomic Management
关键词
生态补偿机制
跨省流域水环境
分类号
X14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7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19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7
1
曾娜.
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实践与反思[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4):37-40.
被引量:6
2
刘桂环,文一惠,张惠远.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官厅水库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
.资源科学,2010,32(5):856-863.
被引量:29
3
麻智辉,高玫.
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研究——以新安江流域为例[J]
.企业经济,2013,32(7):145-149.
被引量:18
4
郭少青.
论我国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构的困境与突破——以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为例[J]
.西部法学评论,2013(6):23-29.
被引量:10
5
张志强,程莉,尚海洋,李延梅.
流域生态系统补偿机制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2012,32(20):6543-6552.
被引量:48
6
吴舜泽,杨文杰,赵越,马乐宽.
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的创新与实践[J]
.环境保护,2014,42(5):30-33.
被引量:7
7
田义文,张明波,刘亚男.
跨省流域生态补偿:从合作困境走向责任共担[J]
.环境保护,2012,40(15):37-40.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57
1
李婉晖,潘文斌,邓红兵.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途径——流域管理[J]
.生态学杂志,2004,23(6):97-101.
被引量:17
2
谢高地,鲁春霞,成升魁.
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进展[J]
.资源科学,2001,23(6):5-9.
被引量:478
3
李现科,焦新旗,王月霞,侯刚.
京张合作与发展研究报告(下)[J]
.经济论坛,2005(9):11-15.
被引量:2
4
杜群.
生态补偿的法律关系及其发展现状和问题[J]
.现代法学,2005,27(3):186-191.
被引量:147
5
周大杰,董文娟,孙丽英,石缎花,齐晔.
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生态补偿问题研究[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31-135.
被引量:82
6
庄国泰,高鹏,王学军.
中国生态环境补偿费的理论与实践[J]
.中国环境科学,1995,15(6):413-418.
被引量:154
7
钱水苗,王怀章.
论流域生态补偿的制度构建——从社会公正的视角[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5):80-84.
被引量:107
8
秦鹏.
论我国区际生态补偿制度之构建[J]
.生态经济,2005,21(12):51-53.
被引量:26
9
王金南,张惠远.
生态补偿机制五问[J]
.时事报告,2006(6):44-45.
被引量:8
10
闵捷,高魏,李晓云,张安录.
武汉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分析[J]
.水土保持学报,2006,20(4):170-174.
被引量:75
共引文献
119
1
刘小廷,任英欣.
我国跨省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与反思[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6):75-76.
2
何东晓,卫艺平,曹晓然.
流域水生态补偿标准、模式和挑战[J]
.灌溉排水学报,2022,41(S01):79-82.
被引量:3
3
毛宁,陈邱誉,朱商佳.
用市场化手段推动'五水共治'的浙江经验嘉兴学院重点SRT资助项目[J]
.区域治理,2018,0(4):56-56.
4
刘桂环,文一惠,孟蕊,迟妍妍.
官厅水库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生态系统服务视角[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S2):61-64.
被引量:15
5
刘力,冯起.
流域生态补偿研究进展[J]
.中国沙漠,2015,35(3):808-813.
被引量:9
6
周晨,丁晓辉,李国平,汪海洲.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补偿标准研究——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视角[J]
.资源科学,2015,37(4):792-804.
被引量:87
7
李双成,刘金龙,张才玉,赵志强.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动态及地理学研究范式[J]
.地理学报,2011,66(12):1618-1630.
被引量:145
8
陈能汪,王龙剑,鲁婷.
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与展望[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2,28(2):113-119.
被引量:26
9
肖建红,陈绍金,于庆东,陈东景,刘华平.
基于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皂市水利枢纽工程的生态补偿标准[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21(5):611-617.
被引量:16
10
石广明,王金南,毕军.
基于水质协议的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2012,32(8):1973-1983.
被引量:16
同被引文献
14
1
曾刚,倪外.
上海浦东发展路径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28(4):9-12.
被引量:12
2
王佳宁,罗重谱.
国家级新区管理体制与功能区实态及其战略取向[J]
.改革,2012(3):21-36.
被引量:82
3
方创琳,马海涛.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的新区建设与土地集约利用[J]
.中国土地科学,2013,27(7):4-9.
被引量:104
4
徐静,汤爽爽,黄贤金.
我国国家级城市新区的规划导向及启示[J]
.现代城市研究,2015,30(2):7-10.
被引量:12
5
刘华.
我国国家级新区建设机制的缺陷及对策探讨——以兰州新区为例[J]
.甘肃社会科学,2016(2):158-162.
被引量:10
6
谢广靖,石郁萌.
国家级新区发展的再认识[J]
.城市规划,2016,40(5):9-20.
被引量:24
7
贾若祥.
促进国家级新区健康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
.中国发展观察,2016,0(17):28-31.
被引量:4
8
齐元静,金凤君,刘涛,焦敬娟.
国家节点战略的实施路径及其经济效应评价[J]
.地理学报,2016,71(12):2103-2118.
被引量:22
9
贾滨洋,杨钉,张平淡,王玉梅.
国家级新区的环境挑战与出路——以天府新区为例[J]
.环境保护,2016,44(24):58-61.
被引量:9
10
刘继华,荀春兵.
国家级新区:实践与目标的偏差及政策反思[J]
.城市发展研究,2017,24(1):18-25.
被引量:37
引证文献
1
1
刘洋.
增强国家级新区资源承载力的建议[J]
.宏观经济管理,2018(12):34-3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朱珍红.
国家级新区成为对外开放发展平台的对策研究——以兰州新区为例[J]
.中国商论,2021(2):154-156.
1
全国首个跨省水环境补偿试点在新安江启动[J]
.环境保护,2011,39(7):5-5.
2
我国首个水环境补偿试点在安徽浙江启动[J]
.给水排水动态,2011(3):45-45.
3
国内首个省域间水环境补偿试点启动[J]
.水工业市场,2011(4):3-3.
4
我国启动首个省域间水环境补偿试点[J]
.海河水利,2011(4):32-32.
5
国开行100亿支持首个水环境补偿试点[J]
.水工业市场,2012(7):3-3.
6
王慧杰,董战峰,徐袁,葛察忠.
构建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探索——以东江流域为例[J]
.环境保护,2015,43(16):44-48.
被引量:10
7
赵越,杨文杰,王东,马乐宽.
实施跨界水环境补偿的探讨——对《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实施跨界水环境补偿”的解读[J]
.环境保护科学,2015,41(3):27-29.
被引量:2
8
马俊丽.
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及其对策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22):127-128.
被引量:1
9
冯浩文,欧阳为民.
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机制的博弈论分析[J]
.中外企业家,2015(10Z):53-54.
10
王彦秋.
浅谈农村环境治理[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2(3):43-44.
宏观经济管理
2015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