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威斯康星思想”到“相互作用大学”: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战略发展启示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可追溯到中世纪时期的大学,而大学的职能也随着历史发展经历了持续不断的变革:美国地方大学实用主义教育改革变迁所经历的道路,对我国高等教育尤其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和特色发展有一定的启示。
作者
曾蔚阳
机构地区
惠州学院
出处
《教育评论》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2-164,共3页
Education Review
关键词
威斯康星思想
相互作用大学
社会服务
分类号
G649.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58
同被引文献
46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4
参考文献
7
1
徐树成..美国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之历史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3:
2
王美杰.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3.
被引量:1
3
唐斌,尹艳秋.
走出象牙塔: 从“威斯康星思想”到“相互作用大学”[J]
.现代教育管理,1997(4):92-93.
被引量:21
4
约翰·亨利·纽曼.大学的理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87.
被引量:1
5
王伟廉.
教育规律问题读书札记[J]
.中国高教研究,2000(4):21-24.
被引量:14
6
李军龙,滕剑仑.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研究[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33(10):124-127.
被引量:11
7
卢宁,陈金梅,陈雪梅.
什么是高等学校的办学特色[J]
.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23(3):6-9.
被引量:16
二级参考文献
7
1
教育部办公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Z].
被引量:1
2
国家教育委员会人事司组织编写,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被引量:1
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3-01)[2013-05-01].http:∥news.xinhuanet.com/edu.htm.
被引量:1
4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EB/OL].(2014-02-26).http:∥www.gov.cn/ldhd/.htm.
被引量:1
5
吴刚.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讲话[EB/OL].(2014-03-02).http:∥www.sclsedu.gov.cn/lsax/newsInfo.aspx?pkId=1491.
被引量:2
6
人民网.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EB/OL].[2014-03-27].http:∥edu.people.com.cn/GB/8216/384280/index.html.
被引量:1
7
阙明坤,张韦韦.
应用技术大学:地方高校“升级版”?[J]
.教育与职业,2014(7):22-27.
被引量:36
共引文献
58
1
张占国,刘晓波,孙丽霞,耿德旭,武广斌.
新工科视域下地方高校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工程能力培养——以北华大学为例[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16):84-87.
被引量:1
2
文雪.
教育规律研究的反思[J]
.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22(4):69-73.
被引量:2
3
张俐俐,张文敏.
国外高校与地方经济发展互动模式的启示与借鉴[J]
.高教探索,2005(6):27-29.
被引量:36
4
唐德海,李枭鹰.
论教育规律与似规律现象[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5(2):8-13.
被引量:16
5
张春爱.
大学与社会共生:地方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J]
.教学研究,2008,31(1):16-18.
被引量:7
6
杨晓西,李忠红,陈想平.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特色办学的思考与实践[J]
.中国高教研究,2008(2):76-77.
被引量:10
7
李韧.
和谐校园文化与大学竞争力[J]
.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6):87-89.
8
韦丽春.
地方高校体育院系办学特色的思路探讨——以河池学院体育系办学特色为例[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6(12):56-58.
被引量:3
9
马必学,孔康伟.
凸显办学特色是高等职业院校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思考之一[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5-7.
10
张维红.
我国高校分类标准中社会服务职能的缺失[J]
.大学教育科学,2009(2):89-93.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46
1
刘紫英,梁晨.
日本职业教育结构性变革的动因研究与经验借鉴[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0):87-94.
被引量:6
2
陈星.
以市场为中心的共治: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治理机制改革探析[J]
.教育发展研究,2019,0(23):56-63.
被引量:30
3
刘宝存.
威斯康星理念与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J]
.理工高教研究,2003,22(5):15-16.
被引量:54
4
王旭东.
论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拓展[J]
.中国高教研究,2007(8):16-17.
被引量:139
5
潘懋元,车如山.
略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J]
.高等教育研究,2009,30(5):35-38.
被引量:514
6
许惠英.
美国产学研合作模式及多项保障措施[J]
.中国科技产业,2010(10):72-75.
被引量:10
7
陈贵梧.
美国大学社会服务使命及其实现路径[J]
.高等教育研究,2012,33(9):101-106.
被引量:33
8
朱林生,孙金娟.
行业学院模式: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探索[J]
.大学(研究),2012(12):18-23.
被引量:34
9
李福春,李良方.
美国高校服务-学习:审视与反思[J]
.中国高教研究,2013(5):43-49.
被引量:13
10
柯玲,庄爱玲.
美国和日本高校社会服务模式比较研究[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4):63-67.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4
1
张璋,赵制斌,何江川.
区域发展背景下的地方高校产教城融合发展路径研究——基于“三螺旋”模型[J]
.中国软科学,2022(S01):159-166.
被引量:5
2
董莉荣.
发挥地方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19):49-51.
被引量:2
3
徐正兴,顾永安.
地方本科院校行业学院的定位与展望[J]
.职业技术教育,2017,38(22):48-52.
被引量:23
4
李周珊,HOU Changlin.
美国高校社会服务模式对我国应用型高校的启示[J]
.铜仁学院学报,2019,0(1):55-65.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34
1
徐正兴,孙士现.
地方本科院校行业学院建设的现状分析——基于常熟理工学院行业学院的调查[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7):153-154.
被引量:2
2
陈英,董自光,张亚珍.
行业学院框架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以浙江树人大学投资学专业为例[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8,18(5):107-112.
被引量:2
3
毕文健,顾永安.
地方本科院校行业学院建设方式与运行机制探索[J]
.中国高等教育,2018(18):48-50.
被引量:14
4
宋青,诸华军,陆苏华,洪林.
美国合作教育机制对我国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启迪——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现实背景[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36(12):82-86.
被引量:5
5
常桂英.
农业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教育界(高等教育),2019,0(1):123-124.
被引量:1
6
陈新民,余丰民.
我国行业学院研究10年:热点与趋势——基于CNKI来源期刊的文献分析[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9,19(3):87-93.
被引量:8
7
胡万山.
民办高校产学研合作育人模式的特征及动向[J]
.现代教育论丛,2019,0(3):35-40.
被引量:2
8
邹卒,李英吉.
区域协同创新视域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行业学院建设路径探索与实践——以重庆工程学院客户满意度研究所建设与运营为例[J]
.智库时代,2019,0(30):124-124.
被引量:3
9
赵博文.
新建本科院校内部治理的法治思维[J]
.普洱学院学报,2019,35(4):29-33.
10
刘莹,黄仕梅.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探析[J]
.海外英语,2019,0(18):240-241.
1
向文江,曾宝成,谌晓芹.
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与地方发展对接的研究与实践[J]
.教育与职业,2008(33):41-42.
被引量:3
2
孙健.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立足于特色发展——威斯康星思想的启示和借鉴[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6(10):87-89.
3
张愿,刘在洲.
跨越时代的威斯康星思想——威斯康星思想的历史意义和国际影响[J]
.高等农业教育,2015(12):118-122.
被引量:6
4
孙健.
威斯康星思想对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启示[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5):29-32.
被引量:7
5
查永军.
美国“相互作用大学”及启示[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28(2):73-75.
被引量:3
6
姚咏花.
现代大学对威斯康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J]
.继续教育研究,2008(7):167-168.
被引量:1
7
于静楠,杨思尧.
借鉴威斯康星思想,增强高等农业院校服务社会功能[J]
.高等农业教育,2010(3):81-84.
8
王保华,张婕.
大学与社会共生:地方高校发展的模式选择——从美国相互作用大学看我国地方高校的发展[J]
.高等教育研究,2003,24(3):57-61.
被引量:66
9
李卿,李宏宇.
从美国相互作用大学谈地方高校与政府共建[J]
.科教文汇,2009(3):6-6.
10
李晓娟.
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实现途径——基于威斯康星思想的启示[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3):239-241.
教育评论
2015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