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人琴合一 声及两仪——高胡持琴方式的声学阐释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高胡改良的最主要特征是持琴方式的改变,并因此使其一跃成为广东音乐的主奏乐器。但夹持只作为一种持琴习惯而存在于演奏领域,人们对其认识尚停留在抑制噪音的层面。运用声学的视角,通过乐器的声学测量、分析,发现高胡夹持演奏在获取了"预想"的音色的同时,因改变了原有弓擦膜面筒形无指板类乐器的声学结构,进而拓展了其音响性能。
作者
史智轩
机构地区
山西大学音乐学院
出处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3-228,共6页
Chinese Music
关键词
高胡
夹持
声学结构
音响性能
分类号
J632.21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1
甘尚时,赵砚臣编著.《广东音乐高胡技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年版,第4页.
被引量:1
2
陈涛.
难忘高胡艺术创始人──纪念粤乐大师吕文成百年诞辰[J]
.岭南文史,1998,0(2):75-76.
被引量:1
3
李岚清.
广东音乐的一代宗师--吕文成[J]
.人民音乐,2008(1):31-33.
被引量:1
4
余其伟.
高胡的创制及其他[J]
.乐器,2000(2):32-33.
被引量:3
5
田泽林.
乐器的声学原理及其应用[J]
.演艺设备与科技,2006(2):69-75.
被引量:13
6
余其伟.
广东音乐中的高胡[J]
.中国音乐,1982(1):56-57.
被引量:1
7
韩宝强.
关于“音”的性质的讨论[J]
.中国音乐学,2002(3):27-36.
被引量:16
8
韩宝强著..音的历程 现代音乐声学导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316.
9
《音的历程-现代音乐声学导论》183页.
被引量:1
10
DavidM.HowardJamieAngus(陈小平译).《音乐声学与心理声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版,第77页.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
1
笔者主要参考的基本乐理教科书有:斯波索宾著(1982):《音乐基本乐理》,汪启璋译,人民音乐出版社;缪天瑞编著(1979):《基本乐理》,人民音乐出版社;李重光编著(1990):《基本乐理简明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李重光著(1997):《基本乐理教学法》,人民音乐出版社;曹理编著(1988):《乐理自学提要与习题》,人民音乐出版社:孙从音、马东风主编(1996):《基本乐科教程·乐理卷》,上海音乐出版社;孙孝酣主编(1997年):《音乐基础知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王伟任、多涛主编(1993):《音乐知识与欣赏》,北京大学出版社;刘崇忠著(1993):《基础乐理十讲》,山东文艺出版社;黄柏庄著(1994):《基础乐理40通》,西藏人民出版社;黄田、倪铭编著(1986年):《乐理初阶》,花城出版社.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28
1
赵逸凡,佟庆月,卢艺,戴卫,廖仲楠.
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的乐器音色特征识别算法研究[J]
.系统仿真技术,2023,19(3):220-225.
2
华伟,覃娇.
壮族麻江型铜鼓的音色属性及协和度分析研究[J]
.音乐文化研究,2019,0(4):77-88.
被引量:1
3
乔新建.
歌唱乐音的声学阐释[J]
.中国音乐学,2006(1):105-107.
被引量:3
4
陈其射.
上古“指宽度律”之假说——贾湖骨笛音律分析[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2):53-59.
被引量:8
5
杨殿斛.
基本乐理:亟待加强建设的课程——关于基本乐理课程建设的思考[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1):81-86.
被引量:16
6
费薇.
音乐中“协和”理论研究综述[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28(4):187-191.
7
仲崇连.
认同缺失: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乐理教学[J]
.艺术百家,2008,24(1):197-199.
被引量:2
8
杨帆.
维吾尔族弹拨尔乐器声学研究[J]
.中国音乐,2009(3):239-241.
被引量:7
9
胥必海.
非连奏法共振频率探究[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0(1):151-160.
被引量:1
10
樊辉.
探讨视唱练耳音准偏差的消除方法[J]
.甘肃高师学报,2011,16(6):140-142.
同被引文献
10
1
陈志杰.
泉州傀儡戏打击乐器及演奏技法[J]
.福建艺术,2002(6):53-54.
被引量:4
2
彭瑜.
锣鼓经及其传承方式所体现的中国音乐思维方式[J]
.音乐探索,2011(3):73-77.
被引量:11
3
林建裕.
论泉州傀儡戏的传统音乐[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11):184-184.
被引量:1
4
林建裕.
浅谈泉州傀儡戏的主要古乐器[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13):95-95.
被引量:3
5
林建裕.
对泉州傀儡戏独特的打击乐演奏及锣鼓经运用的认识[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3(1):53-53.
被引量:2
6
庄丽娥.
论泉州提线木偶戏的传统音乐[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3(6):188-188.
被引量:3
7
陈志杰.
泉州“傀儡调”音乐的继承与保护[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3(8):150-151.
被引量:2
8
萧梅,李亚.
音乐表演民族志的理论与实践[J]
.中国音乐,2019(3):5-14.
被引量:43
9
萧梅.
民族器乐的传统与当代演释[J]
.中国音乐学,2020(2):74-91.
被引量:21
10
萧梅.
表演者:在历史与当下的十字路口——兼论传统的演释与演释的传统[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20(3):6-22.
被引量:20
引证文献
1
1
林静,蔡汉庭.
闽南传统压脚鼓的当代创新实践研究[J]
.景德镇学院学报,2023,38(4):113-117.
1
梁晓宁.
拉赫玛尼诺夫四首钢琴前奏曲的演奏解析[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33(4):157-158.
被引量:1
2
范元祝.
笙与芦笙之比较[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9(4):25-31.
被引量:4
3
叶进.
古典舞《两仪》[J]
.舞蹈,2015(5):3-3.
4
向阳.
人声乐器特殊性的声学阐释[J]
.北方音乐,2014,34(16):155-155.
5
吴静.
人声乐器特殊性的声学阐释[J]
.人民音乐,2010(5):62-65.
被引量:3
6
刘蓝.
论音乐起源于“太一”[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1999(3):28-33.
被引量:6
7
周勤如.
《红高粱》主题歌为什么催人泪下——运用两仪五度相生音体系新观念对当代音乐创作的个案分析[J]
.人民音乐,2015(2):36-39.
被引量:5
8
申波.
完美的“呼吸”是手风琴演奏的基础[J]
.艺术教育,2005(6):40-41.
9
范曾.
抱冲谈艺(四篇)[J]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1(3):22-25.
10
乔新建.
歌唱乐音的声学阐释[J]
.中国音乐学,2006(1):105-107.
被引量:3
中国音乐
201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