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网络热词:一种亚文化传播的民意表达
被引量:
2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网络热词多与负面新闻事件或不正常社会现象相关联,是一种典型的民意表达,其表达目的与表达方式具有鲜明的亚文化传播特征。本论文从网络热词的概念及表达方式与类型,为什么说它是一种亚文化传播的民意表达,网络热词生成的原因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技术因素、民间话语权的争夺、民意公开表达渠道不畅是网路热词以亚文化方式传播的三大主要因素。
作者
李铁锤
机构地区
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出处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5-87,共3页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关键词
网络热词
亚文化
民意表达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0
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474
同被引文献
202
引证文献
28
二级引证文献
124
参考文献
20
1
http://baike.soso.com/v29237694.htm.
被引量:1
2
佚名.
2010年流行“网络热词”解读[J]
.秘书之友,2011(1):35-35.
被引量:5
3
傅毅飞.
新闻标题中的网络热词[J]
.传媒观察,2010(10):49-50.
被引量:19
4
祖明远.
网络流行语背后的话语表达——以“俯卧撑”、“躲猫猫”等为例[J]
.新闻世界,2010(6):25-26.
被引量:6
5
姜胜洪.
当前我国网络流行语中的舆情分析[J]
.未来与发展,2010,31(6):104-107.
被引量:19
6
[加]麦克尔.布雷克著,刘亚林、胡克红译.《亚文化与青少年犯罪》,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2页.
被引量:1
7
陈龙.
青年亚文化与当代媒介素养教育[J]
.国际新闻界,2005,27(2):17-22.
被引量:56
8
孟登迎.
“亚文化”概念形成史浅析[J]
.外国文学,2008(6):93-102.
被引量:131
9
扈海鹏.《解读大众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50页.
被引量:1
10
StuartHallandTonyJefferson (eds),ResistanceThroughRituals:YouthSubcul-turesinPost-warBritain,London:Hutchinson,1976,p1l0.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80
1
石长峰.
“网络暴民”,劣根之痛[J]
.东北之窗,2006(16):38-39.
被引量:2
2
何白.
网络集群:非理性行为的温床——浅析“网民围攻”事件中的集群及影响[J]
.东南传播,2007(7):74-75.
被引量:5
3
周湘艳.
从传播学视角反思网络群体行为[J]
.东南传播,2007(8):53-54.
被引量:16
4
钟文.
“寻根文学”的政治无意识[J]
.天涯,2009(1):191-201.
被引量:6
5
刘大为.
流行语的隐喻性语义泛化[J]
.汉语学习,1997(4):33-37.
被引量:191
6
周晓虹.
集群行为:理性与非理性之辨[J]
.社会科学研究,1994(5):53-57.
被引量:39
7
许峰.
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政治文化[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50-54.
被引量:11
8
吴喜双.
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问题探析[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7(2):40-42.
被引量:14
9
黄华.
论“话语的秩序”——福柯话语理论的一次重要转折[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6(2):90-92.
被引量:20
10
童大焕.
“迁怒”与网络暴民及其他[J]
.中国社会导刊,2006(07X):43-43.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474
1
吴莹,曾子珊.
网络道德事件中青年群体的不确定性认知与极端心理反应[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8(1):71-78.
被引量:3
2
刘树林,左晓鸶,辛梓璇.
端详与深思:青年“个体穿搭”亚文化社群的角色扮演[J]
.新闻知识,2023(10):37-43.
3
朱頫颖.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青年亚文化研究现状、热点与趋势分析[J]
.新媒体研究,2023,9(1):11-16.
被引量:2
4
许鑫.
从对策研究、抗争研究转向“国家—社会互动”研究——探寻一种网络公共事件研究的整合性分析框架[J]
.全球传媒学刊,2022,9(6):117-129.
5
马若宏,王跃平.
国内青年文化研究的可视化分析(2000—2020):热点与趋势[J]
.文化学刊,2021(4):48-52.
6
赖雯珺.
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收编:人民日报入驻“哔哩哔哩”网站的策略研究[J]
.传媒论坛,2022,5(14):77-81.
被引量:2
7
殷坤.
网络青年亚文化“出圈”热潮下的冷思考[J]
.传媒论坛,2022,5(9):12-14.
被引量:2
8
杨鹍飞,吴慧元.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边疆城市民族关系的发展障碍与对策思路——以城市权利为视角[J]
.中国民族学,2018(2):13-23.
9
虞鑫,华静宜.
动员与动力:当代中国媒介与国家治理的关系变迁研究[J]
.信息技术与管理应用,2023(1):21-31.
被引量:1
10
门甜.
对于黑恶势力犯罪的防控之道——以青帮发展为视角[J]
.山东青年,2019,0(6):287-289.
同被引文献
202
1
刘富华,左悦.
网络热词类词缀“X精”构词现象研究[J]
.东岳论丛,2021(1):38-44.
被引量:7
2
刘桂兰,李红梅.
从模因论角度看“xx门”现象[J]
.外语学刊,2009(2):70-73.
被引量:78
3
官煜瑜.
网络热词的文化透视及英译探析[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27(7):148-149.
被引量:11
4
周晓虹.
试论当代中国青年文化的反哺意义[J]
.青年研究,1988(11):22-26.
被引量:230
5
赵冰清.
网络热词的英译分析[J]
.科教导刊,2014(14):154-155.
被引量:5
6
胡壮麟.
语法隐喻[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28(4):1-7.
被引量:331
7
连连.
代际关系变化的历史透视及其意义[J]
.河北学刊,2015,35(3):92-96.
被引量:5
8
成伯清.
代际差异、感受结构与社会变迁——从文化反哺说起[J]
.河北学刊,2015,35(3):96-100.
被引量:14
9
李春玲.
静悄悄的革命是否临近?——从80后和90后的价值观转变看年轻一代的先行性[J]
.河北学刊,2015,35(3):100-104.
被引量:48
10
周晓虹.
从颠覆、成长走向共生与契洽——文化反哺的代际影响与社会意义[J]
.河北学刊,2015,35(3):104-110.
被引量:34
引证文献
28
1
唐欣.
新媒体时代亚文化传播的特征与影响[J]
.青年记者,2016(2):22-23.
被引量:1
2
周俊,王敏.
网络流行语传播的微观影响机制研究——基于12例公共事件的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J]
.国际新闻界,2016,38(4):26-46.
被引量:51
3
陆钰灵,李佳颖,龙若华,王浩哲.
基于谷歌趋势的中国网络热词国际关注度与话语权分析——以在美国区域范围的关注热度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2016,7(12):308-311.
被引量:2
4
陈云松,朱灿然,张亮亮.
代内“文化反授”:概念、理论和大数据实证[J]
.社会学研究,2017(1):78-100.
被引量:46
5
袁月.
网络热词现象下的知沟扩大——以“蓝瘦香菇”为例[J]
.青年记者,2017(20):14-15.
被引量:1
6
苏国强,刘芊汝,薛信朋,夏一雪.
面向舆情大数据的突发事件网络民意热度评价研究[J]
.内江科技,2017,38(7):74-75.
被引量:4
7
宋生艳.
新媒体时代图书馆助推青年亚文化传播策略研究——以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大学生为例[J]
.晋图学刊,2017(3):49-52.
8
孙文峥.
基于“用户—媒体—学术”视角的网络热词传播特征分析[J]
.出版科学,2017,25(5):99-104.
被引量:1
9
易思家,王营营,何萍妹,梁程,胡千倩,谭晴文.
浅谈网络热词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以长沙医学院为个案分析[J]
.教育界(教师培训),2018,0(3):34-35.
10
徐旭恒.
互联网生态下大学生微电影的机遇与挑战[J]
.视界观,2018,0(06X):104-105.
二级引证文献
124
1
王德东,房韶泽,王新成.
组织因素对重大工程项目绩效影响研究[J]
.管理评论,2021(1):242-253.
被引量:16
2
彭祝斌,范岳鋆,朱晨雨.
欧洲焦点事件在华传播热度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基于30起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21(2):106-125.
被引量:12
3
傅晓琪,贾淑怡,何肖依,李敬荣,赵然.
职场物化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J]
.心理月刊,2023(9):237-240.
4
谢兴政,王佳玫.
数字化生存的隐忧与抗争:中老年人在线隐私保护意愿形成机制研究[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11):159-168.
被引量:1
5
唐希牧.
涉警网络舆情的影响因素与生成机理研究——基于30个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23,35(4):66-76.
6
韩葳巍,赵翠兰.
从网络流行语看青年男性交往实践的亲密化——以“基友”“老铁”“宝”为例[J]
.当代青年研究,2022(6):39-47.
被引量:3
7
冉蝶.
基于三个平面理论的网络流行语“冤种”探析[J]
.汉字文化,2024(12):4-6.
8
张裕福,吴福骞.
金华盛、金红叶纸业公司的项目特点及设计体会[J]
.中国造纸,2000,19(3):52-60.
9
续增.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东亚金融危机”批判[J]
.中外企业文化(清华管理评论),2000(1):41-45.
10
叶琼元,夏一雪,张鹏,兰月新,王强.
面向舆情大数据的突发事件民意系统演化机理与仿真研究[J]
.情报科学,2019,37(1):80-85.
被引量:11
1
凌彬.
微博时代的亚文化传播[J]
.新闻世界,2013(10):239-240.
被引量:1
2
王洪冰.
“网络恶搞”的传播特性分析——以“杜甫很忙”事件为例[J]
.青年文学家,2015,0(3X):176-177.
3
徐铭瞳.
基于网络媒介的亚文化传播及发展[J]
.新媒体研究,2015,1(14):13-14.
被引量:6
4
单文盛,吕言.
自媒体语境下的亚文化传播综述[J]
.东南传播,2016(7):48-50.
被引量:3
5
王慧敏.
草根与权威——析网络传播中话语权变更[J]
.东南传播,2008(7):89-90.
被引量:8
6
丁柏铨.
论新闻宣传[J]
.新闻知识,2006(9):3-5.
被引量:1
7
邓新民.
网络舆论与网络舆论的引导[J]
.探索,2003(5):78-80.
被引量:76
8
新闻精品应具备的七个特性[J]
.新闻与写作,1997(3):46-46.
9
罗春.
“沉默的螺旋”在网媒中的消解[J]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08(10):12-13.
被引量:3
10
蔡蕾,赵成旭.
我国网络媒体与同性恋亚文化传播[J]
.东南传播,2007(9):38-39.
被引量:12
当代传播
2015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