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历代书画家反复书写《赤壁赋》并以之为题材大量创作"赤壁图",反映了对《赤壁赋》的无比喜爱和推崇。究其原因有五:一是《赤壁赋》具备山水画构图的基本要素,"苏子月夜泛舟游赤壁"极具绘画美和多重象征意味,为绘画创作提供了广阔的构思空间;二是《赤壁赋》表达宇宙无穷,自然永恒,而人生短促渺小的哲思,直揭人生悲剧意识的根源,契合中国文人的心灵,形成强烈的共鸣;三是《赤壁赋》以变与不变的相对论哲学实现了对人生悲剧意识的超越,以全身心融入大自然的审美态度实现了对现实人生困境的超越,苏轼从容、旷达、豪迈、坚韧的人生态度具有人格范式的意义;四是书画家借"苏子月夜泛舟游赤壁"表达对苏轼的同情以及自身的不遇之悲;五是画家的职业化促进了《赤壁赋》书画的生产。《赤壁赋》对书画艺术创作、中国文化精神的传承、文化人格的塑造都有巨大的影响。
出处
《中原文化研究》
2015年第3期119-123,共5页
The Central Plains Culture Research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在绘画中的接受研究"(12YJZH190)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