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制度的“有为”与“无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教育行政化背景下,学校是作为一个行政组织而存在的,因此,需要通过管理开展教育教学,而制度是管理的主要依据和手段。目前,德育在学校还没有作为一种教育目的和思想弥散在各项工作中,而只是作为一项具体的工作,如学校设置政教处,配备专职的德育工作者,设定专属的活动时间,
作者
张鲁川
机构地区
上海市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
出处
《现代教学》
2015年第3期13-18,共6页
Modern Teaching
关键词
中小学德育工作
“无为”
“有为”
制度
学校设置
教育行政化
德育工作者
行政组织
分类号
G41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3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74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苏宏章著..利益论[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271.
2
张烨.
教育政策分析的制度伦理视角[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26(1):34-39.
被引量:31
3
任者春.
道德动力的公正诉求[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0(3):109-113.
被引量:5
4
杜时忠.
制度德性与制度德育[J]
.高教探索,2002(4):11-13.
被引量:35
5
[美]萨拜因.政治学说史(下)[M].盛葵阳,崔妙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被引量:8
6
[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焦维娅译.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23
1
唐凯麟,曹刚.
论道德的法律支持及其限度[J]
.哲学研究,2000(4):61-67.
被引量:56
2
任者春.
论个体的道德动力[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7(4):24-27.
被引量:4
3
谢洪恩.
论公正及其实现[J]
.道德与文明,1999(6):3-7.
被引量:12
4
董建新.
制度与制度文明[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0(1):8-13.
被引量:50
5
方军.
制度伦理与制度创新[J]
.中国社会科学,1997(3):54-66.
被引量:163
6
徐西胜.
道德重建与制度安排[J]
.甘肃理论学刊,1999(3):61-64.
被引量:5
7
胡承槐.
体制的道德性与目前道德伦理格局[J]
.哲学研究,1997(8):17-24.
被引量:11
8
梁禹祥.
制度伦理与道德建设[J]
.道德与文明,2000(3):27-30.
被引量:74
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被引量:2082
10
[美]阿拉斯戴尔·麦金太尔著 万俊人 吴海针 王今一译.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74
1
本刊编辑部.
2005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J]
.教育研究,2006,27(3):3-15.
被引量:14
2
刘兰花.
道德制度建设是学校道德重建的关键[J]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20(1):69-70.
被引量:3
3
刘次林.
学校德育五辨[J]
.中国德育,2006,1(4):25-29.
被引量:1
4
张烨.
试论我国教育政策分析的可能范式[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27(2):103-108.
被引量:15
5
刘任丰,杜时忠.
隐性德育课程视角下的学校制度文化建设[J]
.教育导刊(上半月),2006(8):34-36.
被引量:15
6
郅庭瑾.
教育制度分析的伦理视角[J]
.全球教育展望,2006,35(11):50-53.
被引量:8
7
周小金,曾伟明.
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中人本精神的体现[J]
.江西教育科研,2006(10):44-45.
被引量:1
8
李树文.
教育制度中不公平现象的思考[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11):16-18.
被引量:1
9
张烨.
教育政策的制度分析:必要、框架及限度[J]
.复旦教育论坛,2006,4(6):24-28.
被引量:12
10
李海鹏.
制度建设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1):44-50.
被引量:4
1
黄雅秋.
探析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J]
.神州,2013(17):202-202.
2
杨东平.
教育变革不能“等待超人”[J]
.基础教育论坛,2014,0(8Z):4-6.
3
反对教育行政化,只说不做?[J]
.东北之窗,2009(23):4-4.
4
王石川.
反对教育行政化,只说不做?[J]
.中国教工,2010(5):38-38.
5
黄雅秋.
探析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J]
.神州,2013,0(16):196-196.
6
李江源.
对我国高等学校行政化的反思[J]
.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0(1):35-38.
被引量:8
7
朱清时.
培养创新人才根本在于“去行政化”[J]
.生活教育,2009(12):12-12.
被引量:2
8
谢昕晔.
教育行政化对教师评价的消极影响及其对策[J]
.科教导刊,2011(7):74-75.
9
声音[J]
.青年教师,2010(4):4-4.
10
现行教育存在三大“病症”[J]
.时事报告,2009(2):4-4.
现代教学
2015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