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增生性瘢痕的发生机制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增生性瘢痕是外伤、烧伤和手术后面临的一个重要临床问题,是由于组织修复和再生机制失调导致创面愈合过程中组织的异常纤维化所致,会引起持久的功能缺失和外形毁损。对于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机制尚未阐明,且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就增生性瘢痕发生机制和临床治疗的新进展加以综述,以便临床医生能更好地理解该疾病并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
作者
李子虎
吕大伦
机构地区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烧伤整形外科
出处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370-373,共4页
Journal of Xinxiang Medical University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烧伤/外科学
机制
治疗
分类号
R64 [医药卫生—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3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57
同被引文献
130
引证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112
参考文献
5
1
郭君,谭军,李高峰.
增生性瘢痕的激光治疗进展[J]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5):878-880.
被引量:22
2
Hai-tao REN,Hang HU,Yuan LI,Hong-fei JIANG,Xin-lei HU,Chun-mao HAN.
Endostatin inhibits hypertrophic scarring in a rabbit ear model[J]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2013,14(3):224-230.
被引量:17
3
闫伦,李辉超,王大雷,楚菲菲,李昕珊,岳毅刚,夏炜.
咪喹莫特抑制兔耳瘢痕增生的机制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7):1214-1218.
被引量:5
4
杨新蕾,徐明达.
瘢痕的中药治疗[J]
.中国临床康复,2002,6(8):1088-1089.
被引量:15
5
吕大伦,端龙胜,陈礼新,刘雯蓓,季必华.
转化生长因子-β及其受体在不同时期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J]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0,29(3):173-175.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63
1
汤苏阳,蔡宝仁,黄高升,宋雁,林杰,苏红.
苦参碱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周期和PCNA表达的影响[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1,10(18):48-49.
被引量:5
2
杨新蕾,徐明达,董茂龙,白敬.
汉防己甲素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1,10(18):30-31.
被引量:4
3
赵瑞勤.
瘢痕疙瘩治验[J]
.新中医,1994,26(11):42-43.
被引量:7
4
赵玉莲,王杨,孙轶群,陈士瑞,王少烽,洪民,李连,脱朝晖.
MEBO对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作用的电镜观察[J]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95(3):1-5.
被引量:6
5
胥方元,何成松,巫益民.
中药超声透入法防治瘢痕增生临床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3):179-180.
被引量:10
6
WRANA JL,ATTISANO L,WIESER R,et al.Mechanism of activation of the TGFβ receptor[J].Nature,1994,370(6488):341-347.
被引量:1
7
RECKWELL WB,COHEN IK,EHRLICH HP.Keloids and hypertrophic scars:a comprehensive Review[J].Plast Reconstr Surg,1989,84:827.
被引量:1
8
ROBERT AB.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Activity and efficacy in animal models of wound healing[J].Wound Rep Reg,1995,3(4):408.
被引量:1
9
夏世平.
水蛭活血汤治疗疤痕挛缩31例[J]
.中国骨伤,1997,10(1):20-20.
被引量:12
10
Rei Ogawa.The most current Algorithms for th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Hypertrophic Scars and Keloids[J].Plast Reconstr Surg, 2010,125:557-568.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57
1
David Dolivo,Pamela Weathers,Tanja Dominko.
Artemisinin and artemisinin derivatives as anti-fibrotic therapeutics[J]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2021,11(2):322-339.
被引量:15
2
李宇明,李生,李建宁,黄辉,惠博生,陈东明.
消瘢醑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4,4(6):531-532.
被引量:2
3
韩剑宇,郝立君,庞建华,王洁,宋淑民.
红花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J]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5,39(4):337-339.
被引量:7
4
付小兵,程飚.
病理性瘢痕治疗现状与展望[J]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6,22(2):146-149.
被引量:31
5
李旋,刘达恩.
病理性瘢痕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10):953-955.
被引量:6
6
曹毅,郭建辉,陶茂灿.
中药制剂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96-97.
被引量:12
7
徐文俊,方木平.
药物治疗瘢痕的现况[J]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3):37-38.
8
任丽虹,肖志波,杨大平,滕雯,刘莺.
五倍子对裸鼠瘢痕疙瘩动物模型的作用[J]
.中国美容医学,2009,18(6):806-808.
被引量:3
9
廖迎庆,郭力.
瘢痕疙瘩治疗研究进展[J]
.西南军医,2009,11(5):919-922.
被引量:5
10
李黄彤.
梅花针治愈外伤性疤痕1例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7):1746-1747.
同被引文献
130
1
田钧,胡晓龙,胡大海.
努力提高头面部严重烧伤救治水平[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18):4-6.
被引量:8
2
鲁开化,郭树忠,马显杰,韩岩.
烧伤后畸形修复与重建的经验体会[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06,2(3):121-122.
被引量:1
3
付小兵,程飚.
病理性瘢痕治疗现状与展望[J]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6,22(2):146-149.
被引量:31
4
刘海兵,唐丹,曹海燕,李奎成.
温哥华瘢痕量表的信度研究[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3):240-242.
被引量:293
5
刘爱东,刘士生,许志萍,庞久玲.
E-cadherin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
.广东医学,2007,28(11):1806-1807.
被引量:55
6
张高娜,梁正翠.
动物脂肪细胞的研究进展[J]
.饲料工业,2009,30(2):42-44.
被引量:4
7
高明月,蔺洁,张文显.
增生性瘢痕的防治现状与展望[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20):3753-3756.
被引量:43
8
曾维惠,王倩倩,覃静净,耿松梅,徐磊,聂建军.
ALA-PDT对兔耳增生性瘢痕抑制效应及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J]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1):83-86.
被引量:18
9
范东良,刘金超,郭澍,王玉新.
氧化苦参碱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J]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2,23(3):177-179.
被引量:1
10
傅士博,王雪,温从吉,王丹茹.
脂肪干细胞在皮肤创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J]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2,7(1):63-66.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16
1
陈龙金.
皮肤多重扩张技术在烧伤患者头面颈部瘢痕整形中的应用[J]
.中国医疗美容,2016,6(12):24-27.
被引量:2
2
李燕.
手术联合功能锻炼整复治疗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疗效观察[J]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9(1):79-80.
被引量:15
3
伍金祥.
CO_2点阵激光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用于增生性瘢痕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J]
.健康研究,2017,37(2):173-175.
被引量:5
4
张浩,周建敏,黄亚奔.
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2在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及意义[J]
.中国医师杂志,2018,20(4):563-565.
被引量:4
5
杜雅静,王宇意,章丹婷,郭丽微,方杰,高梦炜,何文涓,钟晓春.
研磨珠均质仪提取增生性瘢痕组织蛋白质的方法[J]
.医学信息,2018,31(15):51-54.
6
董炜,张慧,王彦.
1565nm非剥脱点阵激光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增生性瘢痕疗效观察[J]
.农垦医学,2018,40(3):206-209.
被引量:2
7
谢彬.
深度烧伤患者弹力绷带压力治疗对增生性瘢痕恢复情况的影响[J]
.中国美容医学,2018,27(10):62-65.
被引量:13
8
王斐,赖林英,梁黎明,陈敏亮.
脂肪组织移植抑制体表瘢痕形成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美容医学,2018,27(10):170-173.
被引量:10
9
黄显翔,张伟,叶光荣,邓旭,李亮.
CO_2点阵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及对TGF-β_1表达的影响[J]
.中国美容医学,2018,27(8):108-111.
被引量:18
10
王彦,董炜,张慧.
1565 nm非剥脱点阵激光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增生性瘢痕疗效评价[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9,35(1):31-33.
被引量:17
二级引证文献
112
1
任虎.
毫火针联合CO2点阵激光术对瘢痕疙瘩患者皮肤炎症及瘢痕状况的改善作用分析[J]
.辽宁中医杂志,2020(10):164-167.
被引量:9
2
朱剑峰.
柱状分子筛成型机械应用探讨[J]
.南炼科技,2000,7(3):26-27.
3
叶东成,李思敏,叶茂球.
手术联合康复治疗对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治疗效果[J]
.中国实用医药,2017,12(33):188-189.
被引量:11
4
张啸,贺鹏.
手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外科整形修复治疗效果观察[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31):89-90.
被引量:7
5
孙丹丹,郝强,张杨,郭文静.
深度烧伤后瘢痕增生不同方法防治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医疗美容,2018,8(1):38-40.
被引量:3
6
刘永波,王文静,李利忍.
临床护理路径在手部烧伤患者瘢痕挛缩整形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疗美容,2018,8(1):77-79.
被引量:4
7
王宏伟,李玄,徐静,黄国雨.
皮肤多重扩张技术用于治疗头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整形的效果分析[J]
.中国医疗美容,2018,8(4):13-16.
被引量:6
8
方阵.
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J]
.海峡药学,2018,30(8):176-177.
9
吴蓉蓉.
临床护理路径在手部烧伤瘢痕挛缩修复中的应用效果[J]
.交通医学,2018,32(5):519-520.
被引量:3
10
易佳荣,张红莲,陈佳,瞿思维,欧阳华伟,尹朝奇,贺斌,陶克,周建大.
瘢痕诊断治疗的进展与困惑[J]
.中国医师杂志,2019,21(4):481-484.
被引量:5
1
彭涌涛.
肾病综合征的一些临床问题[J]
.中华医学全科杂志,2003,2(1):82-83.
2
张亚坤.
腰硬联合麻醉临床问题[J]
.中外医疗,2009,28(19):52-52.
3
李平,余健,杨少锋,郭彦涛,罗振华.
针刀配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35-35.
被引量:3
4
单剑锋,刘纪炎,杨帆.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老年痔143例[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0,16(1):105-106.
被引量:3
5
方楚权,钟碧,古安武,文朝,詹义水,张泽宇,徐彦钦,吴建斌.
归地补肾活血方配合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
.新中医,2009,41(9):51-52.
被引量:1
6
张宏波,韦福康.
超声显像在骨折及其愈合过程中的应用价值[J]
.四川解剖学杂志,1999,7(4):261-265.
被引量:1
7
张树桧,李亚平,李同森,郭漳生.
血供在滑膜腱愈合过程中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华手外科杂志,1994,10(4):225-227.
被引量:2
8
张喜善,董军,罗怀灿.
韧带愈合过程中生长因子的作用[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0,7(12):1206-1207.
9
林波.
重症胰腺炎内科保守治疗的护理[J]
.医学信息,2010,23(14):2501-2502.
被引量:3
10
武红军,郝源渊,王鹏.
中西医结合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体会[J]
.现代中医药,2010,30(5):49-49.
被引量:6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