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被引量:18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抢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中,我国政府和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初步探索出一些具有中国特色、成效显著的保护方式,其中"生产性保护"方式广受关注。整体性和传承性为核心,以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为前提,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保护方式。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特点和传承发展规律,南京金箔锻制技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对于弘扬地方优秀的民族文化、发展地方经济至关重要。砚台专业村江湾镇大畈村建立了歙砚技艺保护小区,"生产性保护"有利于技艺传承和项目保护。"生产性保护"只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多种保护方式之一,而且也并不适宜所有项目。主要运用在传统技艺、传统美术和传统医药药物炮制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应坚持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坚持"保护为主"的原则,以不伤害、不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前提。
作者 李荣启
出处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4年第9期21-25,共5页 Designs
基金 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保护论"(项目编号:13BH076)阶段性成果之一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200

引证文献1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