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东方社会的独特性与社会发展道路的中国特色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的关注有其内在的逻辑原因和历史机缘,这具体体现为马克思对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多样性的揭示。其中,对东方社会独特性的分析,尤其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东方社会,特别是领会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独特历史和独有特色,具有重要启示。
作者
杨威
机构地区
第二军医大学
出处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7-21,共5页
Journal of Guangxi Institute of Socialism
关键词
东方社会
亚细亚生产方式
社会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
分类号
D616 [政治法律—政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3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马克思,恩格斯玛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被引量:1
2
赵一红.
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与东方社会结构[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2(5):54-60.
被引量:12
3
季正矩.
国内外学者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研究观点综述(二)”[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2):188-190.
被引量:3
4
王松岭.
生产关系与政治结构的内在关系研究——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思想解读[J]
.学术交流,2009(11):4-8.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40
1
张云飞.
马克思东方社会结构理论:“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科学扬弃[J]
.社会科学研究,2004(4):11-14.
被引量:5
2
张雅琴,白津夫.
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症结点在哪里?[J]
.世界历史,1981(4):29-35.
被引量:4
3
东志.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世界史研究——“亚细亚生产方式”学术讨论会侧记[J]
.世界历史,1981(4):75-78.
被引量:4
4
陈洪进.
论亚细亚生产方式[J]
.世界历史,1981(5):3-11.
被引量:3
5
罗碧云.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讨论以及我对它的理解[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20(2):21-31.
被引量:3
6
林虹.
“亚细亚生产方式”试解[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3):43-49.
被引量:1
7
赵立坤.
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综合考察[J]
.求索,1996(4):106-111.
被引量:1
8
田昌五.
中国古代社会的真象与亚细亚形态的神话[J]
.史学理论研究,1995(2):5-13.
被引量:3
9
袁林.
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讨论的回顾与展望[J]
.社科纵横,1991,6(1):22-28.
被引量:3
10
赵家祥.
“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历史演变的考察之三[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2(1):48-53.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13
1
董新明.
古井清波[J]
.读写月报(高中版),2000(2):9-9.
2
金灿.
关于经典作家东方社会理论研究的综述[J]
.中外企业家,2013(1):266-268.
3
于金富.
中国国情与亚细亚生产方式[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4(1):62-67.
被引量:1
4
于金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民族性与时代性探析[J]
.当代经济研究,2017(5):21-29.
被引量:7
5
黄郁成.
“礼”的塑型:“大一统”国家与小农经济社会[J]
.社会科学,2017(7):145-155.
被引量:3
6
于金富,黄英.
构建科学化与中国化的现代政治经济学[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5(6):32-38.
7
于金富,杨博文.
中国国家职能形成的三重逻辑:马克思、恩格斯国家理论的东方形态[J]
.经济纵横,2020(5):29-35.
8
于金富,陈文龙.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国家主体性的特殊属性[J]
.政治经济学评论,2021,12(1):167-184.
被引量:8
9
罗浪沙.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研究述评[J]
.社会科学动态,2021(10):52-59.
10
于金富,郑锦阳.
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探析[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2(5):20-26.
同被引文献
30
1
雷树虎.
也谈走出“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误区[J]
.理论界,2011(3):13-15.
被引量:1
2
卢钟锋.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社会性质与中国文明起源的路径问题[J]
.历史研究,2011(2):160-172.
被引量:11
3
朱庆跃.
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态度的变迁[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0(2):10-14.
被引量:1
4
沈长云.
先秦史研究的10个理论问题[J]
.史学月刊,2011(8):5-8.
被引量:3
5
刘继高,夏从亚.
马克思“东方社会构想”提出的四重逻辑[J]
.广西社会科学,2012(5):47-51.
被引量:1
6
甄修钰,张新丽.
马克思研究农村公社的动机和方法论——兼论走出“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困境[J]
.历史研究,2012(3):143-155.
被引量:7
7
王海明.
论民主的经济条件(上)[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1-12.
被引量:1
8
赵勇,白永秀.
“中国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历史演变[J]
.贵州社会科学,2012(10):67-72.
被引量:1
9
涂成林.
世界历史视野中的亚细亚生产方式——从普遍史观到特殊史观的关系问题[J]
.中国社会科学,2013(6):21-37.
被引量:25
10
赵志勇,孙继龙.
马克思两种世界历史视阈交汇处的中国道路问题[J]
.社会科学战线,2014(2):249-251.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赵鉴鸿.
近十年来“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研究综述(2011—2020)[J]
.理论与史学,2020(1):237-248.
1
剑阳.
社会经济形态的稳定性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1997(6):7-8.
2
李正图.
论“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3):49-54.
被引量:2
3
于金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历史影响[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4(1):104-108.
被引量:3
4
张志勇.
中国社会发展道路与社会现代化模式探索[J]
.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2011(3):21-25.
被引量:1
5
在新历史条件下坚持推进改革开放[J]
.党政干部参考,2013(2):7-8.
6
吴建国,王志刚.
党的三代领导人的社会发展观初探[J]
.实事求是,2005(3):18-21.
被引量:1
7
张志勇.
中国社会发展道路与社会现代化模式探索[J]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0,23(6):14-18.
8
陈启懋.
落后国家革命胜利后不能立即搞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由来及其历史定位[J]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4,36(3):14-18.
9
《法律科学》1992年总目录[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2,14(6):94-96.
10
同言.
政党协商:不可替代的民主形式[J]
.中国统一战线,2014(4):1-1.
被引量:5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