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复旦投毒案二审看刑事专家辅助人诉讼属性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我国2012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首次创设了专家辅助人制度,为解决我国刑事司法鉴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文章论证了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必要性,从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及诉讼角色、诉讼权利与诉讼义务等基础性问题入手,就专家辅助人制度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作者
张玮玮
机构地区
山东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
出处
《人民论坛(中旬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5-127,共3页
关键词
专家辅助人
资格
诉讼地位
中立性
分类号
DF73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317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6
1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工作委员会刑法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释义及实用指南》,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2年,第366页.
被引量:1
2
[英]杰弗里·威尔逊:《英国刑事司法程序》,麦高伟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240页.
被引量:1
3
黄太云.
刑事诉讼法修改释义[J]
.人民检察,2012(8):10-73.
被引量:211
4
[美]乔恩·R·华尔兹.《刑事证据大全》,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66页.
被引量:2
5
陈瑞华.
鉴定意见的审查判断问题[J]
.中国司法鉴定,2011(5):1-6.
被引量:85
6
邹明理.
专家辅助人出庭协助质证实务探讨[J]
.中国司法鉴定,2014(1):6-11.
被引量:28
二级参考文献
6
1
[美]罗纳德·J·艾伦,理查德·B·库恩斯,埃莉诺·威夫特.证据法:文本、问题和案例[M].第3版.张保生,王进喜,赵滢,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19.
被引量:2
2
邹明理.《论我国证据制度改革的一大创举》中“技术顾问制度与鉴定制度的区别[J].证据学论坛(第五卷),2002,(6):217-232.
被引量:1
3
陈瑞华.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中国模式[J]
.中国法学,2010(6):33-47.
被引量:233
4
沈臻懿.
《死刑案件证据规定》第23条的诠释与解读——以鉴定意见审查判断为视角[J]
.犯罪研究,2011(2):58-64.
被引量:9
5
陈瑞华.
实物证据的鉴真问题[J]
.法学研究,2011,33(5):127-142.
被引量:129
6
赵珊珊.
司法鉴定主体格局的中国模式——以刑事诉讼法为范本的分析[J]
.证据科学,2013,21(1):61-69.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317
1
鲍文强.
庭审实质化下强化证人出庭的规范再造[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4,32(5):60-77.
2
陈京春.
刑事一体化视野下的刑法修正[J]
.刑法论丛,2019,5(1):122-150.
被引量:2
3
冀敏.
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参诉制度研究[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20,0(5):24-30.
4
任重.
民法典与民事诉讼法的协同实施:回眸与展望[J]
.当代法学,2023,37(1):44-57.
被引量:10
5
从民珺.
“不得诱使他人犯罪”规范的效力研究[J]
.公安海警学院学报,2019,0(5):54-63.
6
彭彤彤.
我国刑事强制医疗解除程序问题与完善——以H省121件强制医疗案件为例[J]
.山东青年,2019,0(7):289-291.
7
吴常青,王彪.
论我国刑事司法鉴定权配置的困境与突破[J]
.政法学刊,2012,29(2):81-86.
8
吴常青,王彪.
电子数据鉴定相关问题探讨[J]
.中国司法鉴定,2012(6):123-126.
被引量:3
9
王雄飞.
论“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内涵及其制度配套[J]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3(2):284-294.
被引量:4
10
罗钢.
食品安全犯罪中鉴定问题研究[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6):141-143.
同被引文献
10
1
卢建军.
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建构[J]
.中国司法鉴定,2011(6):11-14.
被引量:28
2
左宁.
我国刑事专家辅助人制度基本问题论略[J]
.法学杂志,2012,33(12):148-153.
被引量:24
3
龙宗智,孙末非.
非鉴定专家制度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完善[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54(1):102-111.
被引量:38
4
马明亮.
笔尖上的真相——解读刑事诉讼法新增笔录类证据[J]
.政法论坛,2014,32(2):50-59.
被引量:12
5
王跃.
专家辅助人制度基本问题研究——以《刑事诉讼法》第192条规定为切入点[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4,16(1):56-63.
被引量:13
6
邹明理.
专家辅助人出庭协助质证实务探讨[J]
.中国司法鉴定,2014(1):6-11.
被引量:28
7
胡铭.
鉴定人出庭与专家辅助人角色定位之实证研究[J]
.法学研究,2014,36(4):190-208.
被引量:86
8
潘广俊,陈喆,胡铭.
专家辅助人制度的现状、困境与改善建议——以浙江省为例的实证分析[J]
.证据科学,2014,22(6):716-732.
被引量:42
9
吕中伟.
我国专家辅助人制度之完善[J]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5,30(2):171-181.
被引量:5
10
高歌.
论专家辅助人的中立性与倾向性[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5,0(3):103-104.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郑晓宜.
我国专家辅助人法律地位探析——以民诉法司法解释的规定为出发点[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6):26-29.
被引量:1
2
麻爱琴.
刑事诉讼中专家辅助人独立诉讼地位的证成[J]
.广西警察学院学报,2017,30(1):28-32.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张纯兵.
专家辅助人法律地位问题研究[J]
.中国司法鉴定,2018(2):79-84.
被引量:3
1
张显伟,陈西茜(校对),邓双霜(校对),潘丽清(校对).
行政机关的诉权与行政诉讼权利研究[J]
.广西社会科学,2006(11):104-106.
被引量:1
2
陈勋.
论检察机关设置专家辅助人制度[J]
.中国司法鉴定,2009(4):11-16.
被引量:9
3
王思思,胡德义,刘鑫.
法医专家辅助人出庭质证规则缺陷与对策[J]
.法医学杂志,2015,31(4):311-313.
4
第16期中国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研修考察团,汪鸿滨,鲁兰,李义标,杜志华,刘彬,陈雷,商洁.
日本的刑事司法鉴定制度考察[J]
.中国司法鉴定,2011(3):100-104.
被引量:4
5
蒋丽华.
刑事技术鉴定性质探究[J]
.中国司法鉴定,2007(2):27-29.
6
章礼明.
意大利“技术顾问”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司法鉴定,2017(1):8-16.
被引量:9
7
蓝冰.
德国新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及启示[J]
.政治与法律,2008(1):146-152.
被引量:10
8
包冰锋.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之解析[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26(4):102-107.
被引量:7
9
杨仕兵.
论股东代表诉讼中的联合行使诉权[J]
.政治与法律,2014(5):137-144.
被引量:4
10
李灿,裘晓薇.
当代大学生犯罪心理形成原因的典型案例分析及预防——时代的宠儿抑或上帝的弃婴[J]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4,13(5):36-39.
人民论坛(中旬刊)
201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