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阿姆斯特丹散囊菌鉴别与发酵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阿姆斯特丹散囊菌是从杭州市陈置多年的黑茶"伏砖"中分离纯化得到的,经中科院微生物所鉴定,属阿姆斯特丹菌种,但经多年自然诱变及分离纯化,其形态特征有别于国内现有菌种。通过发酵发现,在不同于黑茶的培养基上同样产生黑色素,且其代谢产物对立枯病菌和纹枯病菌等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该菌的发酵产物具有新特点,该菌应属于阿姆斯特丹散囊菌亚种。
作者
韩省华
夏湛恩
吴文娟
沈雯
机构地区
杭州华丹农产品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
出处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第3期380-383,共4页
Journal of Zhe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键词
阿姆斯特丹散囊菌亚种
引物
液体发酵
拮抗
黑色素
分类号
TS27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45
同被引文献
37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0
参考文献
5
1
温琼英.
茯砖茶中优势菌的种名鉴定[J]
.中国茶叶,1990,12(6):2-3.
被引量:43
2
Sava V M, Yang S M, Hong M Y, et al. IsoIatlon andcharacterization of melanin pigments derived from tea and tea polyphones [J]. Food Chem, 2001, 73 (2): 177-184.
被引量:1
3
齐祖同,孙曾美.
茯砖茶中优势菌种的鉴定[J]
.真菌学报,1990,9(3):176-179.
被引量:101
4
周传云.食品微生物实验技术[M].长沙:湖南农业大学出版社,1999.15-39.
被引量:3
5
赵子高,杨焱,刘艳芳,张劲松,潘迎捷.
药用真菌桑黄液体深层发酵条件的优化[J]
.微生物学通报,2007,34(3):459-463.
被引量:32
二级参考文献
8
1
杨全,李艳辉,严寒静,王琦3.
药用真菌桑黄液体发酵工艺的研究[J]
.广东药学院学报,2004,20(3):212-215.
被引量:32
2
郭忠军.
桑黄液体发酵培养液初步研究[J]
.黑龙江医药,2005,18(3):198-199.
被引量:3
3
仓道平,茶叶通讯,1981年,2卷,12页
被引量:1
4
徐国栋,中华农学会报,1945年,180卷,29页
被引量:1
5
Ikekawa T,Nakanishi M,Uehara N,et al.Gann,1968,59:155 ~157.
被引量:1
6
Sasaki T,Fujii K,Sugura M,et al.Chem Pharm Bull,1971,19:821.
被引量:1
7
Hwang H J,Kim S W,Choi J W,et al.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2003,33:309~319.
被引量:1
8
戴玉成.
药用担子菌——鲍氏层孔菌(桑黄)的新认识[J]
.中草药,2003,34(1):94-94.
被引量:134
共引文献
145
1
张良,李宗珍,张宿义,许德富,刘光烨.
泸州古酿酒作坊空气曲霉菌初步研究[J]
.酿酒,2009,36(2):35-37.
被引量:6
2
胥伟,齐桂年,陈应娟,齐兰兰.
茶叶微生物研究进展及展望[J]
.福建茶叶,2009,32(2):6-9.
被引量:3
3
黄浩,刘仲华,黄建安,李适,李娟,吴杨,邓婷婷,龚雪.
“发花”散茶中“金花”菌的分离鉴定[J]
.茶叶科学,2010,30(5):350-354.
被引量:37
4
陈桂梅,黄亚亚,梁艳,邓永亮,纪晓明,周兴长,胡歆.
陕西省茯砖茶“金花”菌的鉴定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2):345-348.
被引量:9
5
王志刚,童哲,程苏云.
茯砖茶中散囊菌的种类组成和鉴定[J]
.茶叶科学,1991,11(2):157-161.
被引量:13
6
温琼英,刘素纯.
茯砖茶发花中优势菌的演变规律[J]
.茶叶科学,1991,11(S1):56-62.
被引量:57
7
黄建安,刘仲华,施兆鹏.
茯砖茶制造中主要酶类的变化[J]
.茶叶科学,1991,11(S1):63-68.
被引量:43
8
杨抚林,邓放明,赵玲艳,夏岩石.
茯砖茶发花过程中优势菌的研究进展[J]
.茶叶科学技术,2005(1):4-7.
被引量:53
9
张滨,马美湖.
家畜血红蛋白降解菌分离筛选与鉴定[J]
.中南林学院学报,2006,26(1):22-26.
10
杨抚林,邓放明,赵玲艳,夏岩石.
黑茶微生物学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杂志,2006,26(1):81-84.
被引量:45
同被引文献
37
1
蔡正安,刘素纯,刘杏益,黄建安,周琳,朱旗.
冠突散囊菌在不同茶类及几种植物材料上“发花”的研究[J]
.茶叶科学,2010,30(4):263-268.
被引量:31
2
温琼英,刘素纯.
茯砖茶发花中优势菌的演变规律[J]
.茶叶科学,1991,11(S1):56-62.
被引量:57
3
刘仲华,黄建安,王增盛,施兆鹏.
茯砖茶加工中色素物质的变化与色泽品质的形成[J]
.茶叶科学,1991,11(S1):76-80.
被引量:37
4
杨抚林,邓放明,赵玲艳,夏岩石.
茯砖茶发花过程中优势菌的研究进展[J]
.茶叶科学技术,2005(1):4-7.
被引量:53
5
黄群,李彦坡,陈林杰,车科.
冠突散囊菌液态发酵过程中黑茶活性成分变化研究[J]
.食品科学,2007,28(12):231-234.
被引量:22
6
傅冬和,刘仲华,黄建安,郝翻,王芳,雷玉国.
茯砖茶加工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J]
.食品科学,2008,29(2):64-67.
被引量:110
7
张宽朝,金青,蔡永萍,林毅.
苯丙氨酸解氨酶与其在重要次生代谢产物调控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2):59-62.
被引量:50
8
徐瑞瑞,李立祥,倪媛,余红军,邱新平,蒋其忠.
绿茶液冠突散囊菌发酵期间品质变化的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0,37(3):478-482.
被引量:14
9
李颖,刘小玲.
六堡茶的水溶性成分分析与研究进展[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0(10):45-47.
被引量:17
10
彭晓赟,章卫民,刘淑云,雷存喜,周小梅,刘石泉,赵运林.
湖南地区茯砖茶中金花菌的分离鉴定[J]
.菌物研究,2011,9(3):157-161.
被引量:25
引证文献
3
1
欧惠算,张灵枝,王维生.
阿姆斯特丹散囊菌对六堡茶品质成分的影响研究[J]
.中国茶叶加工,2019,0(2):45-50.
被引量:6
2
杨吉霞,曾祥平,蒲慧敏,杨夏禾,贺稚非.
陕西茯砖茶的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20,46(3):50-57.
被引量:9
3
燕飞,曲东,纪鹏彬,李新生,习林杰.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杜仲金花茶发酵过程中代谢物的特征[J]
.食品科学,2023,44(10):300-309.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20
1
杨吉霞,曾祥平,蒲慧敏,杨夏禾,贺稚非.
陕西茯砖茶的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20,46(3):50-57.
被引量:9
2
陈宗懋,刘仲华,杨亚军,阮建云.
2019年中国茶叶科技进展[J]
.中国茶叶,2020,42(5):1-12.
被引量:13
3
石荣强,温立香,曾玉凤,谢陆华,彭靖茹,袁冬寅,陈家献,黄寿辉,张芬.
六堡茶品质研究进展[J]
.中国茶叶加工,2020(2):43-47.
被引量:15
4
陈佳佳,胡雲飞,沈诗钰,王志华,周喆,唐琴,孙威江.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贮藏白牡丹表面细菌多样性分析[J]
.茶叶科学,2020,40(4):519-527.
被引量:4
5
张文会,王波,薛蓓,刘振东,姚莉萍,李梁.
冻干/新鲜青稞老面发酵青稞面团的细菌群落结构比较分析[J]
.东北农业科学,2020,45(3):111-114.
被引量:1
6
姚粟,王鹏辉,白飞荣,于学健,曹艳花,程坤,葛媛媛,辛迪,张天赐,刘艺茹,蔡程山,程池.
中国传统发酵食品用微生物菌种名单研究(第二版)[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22,48(1):272-285.
被引量:14
7
杨吉霞,曾祥平,李凤珠,贺稚非.
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榨菜腌制过程中表面白膜的微生物群落结构[J]
.中国食品学报,2022,22(4):330-337.
被引量:2
8
罗燕,唐玉雪,文敏,陈湖江,吴德文,胡贤春,赵振军.
青砖茶渥堆过程中理化特性及细菌多样性分析[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2,13(16):5128-5136.
被引量:7
9
王辉,刘亚芹,郑东,周汉琛,黄建琴,雷攀登.
渥堆对黑茶色泽形成的作用及适度判别分析[J]
.中国茶叶加工,2022(4):29-38.
被引量:3
10
赵博,上官晨虹,杨慧,胡红忠,陈琛.
杜仲保健食品开发现状分析[J]
.中草药,2023,54(15):5033-5043.
被引量:5
1
班世栋,王晓丹,陈孟强,胡宝东,陆安谋,梁芳,邱树毅.
酱香型大曲中具产酶功能霉菌的分离筛选[J]
.酿酒,2014,41(4):31-36.
被引量:30
2
阮林浩,卢秦华,谭吉慧,吴丹,朱旗.
茯砖茶发花过程中冠突散囊菌的变化及差异性初报[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5,6(4):1271-1278.
被引量:12
3
红叶,李岩.
阿姆斯特丹特式菜[J]
.中国食品,2005(6):28-29.
4
胡宝东,邱树毅,周鸿翔,王晓丹.
酱香型大曲的理化指标、水解酶系、微生物产酶的关系研究[J]
.现代食品科技,2017,33(2):99-106.
被引量:27
5
于坚.
少许[J]
.时代发现,2015,0(12):37-37.
6
张慧雯,薛秀园,张智平,孙宇辉,涂国全.
链霉菌702所产抗真菌物质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机制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29(1):38-42.
被引量:11
7
肖竞.
商眼寻酒——中国酒商法国葡萄酒产区的行与思[J]
.新食品,2012(13):102-109.
8
汪时锋.
欧洲农业过冬术[J]
.农家参谋,2010(1):27-27.
9
荷兰“宿醉吧”全球首家不提供酒只服务“酒鬼”[J]
.中国烹饪,2016,0(12):143-143.
10
于坚.
不可言说的“少许”[J]
.时代发现,2014(5):31-31.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