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多种病因(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Wilson 病等)所致的慢性肝病最终可进展为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1]。全球范围内,每年有约100万人因 LC 病死,占所有死亡人数的2%,同时有75万人(占死亡人数的1.4%)因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死亡,而大部分 HCC 是由 LC进展而来[2]。同时 LC 的病程存在不同的临床分期,不同分期的患者1年病死率有着巨大差异。Damico 等[3]提出 LC 的4个临床分期,包括Ⅰ期(没有静脉曲张或腹水,1年病死率约1%);Ⅱ期(有静脉曲张但无腹水,1年病死率约3.4%);Ⅲ期(有腹水,1年病死率约20%);Ⅳ期(有消化道出血,1年病死率约57%)。Tsochatzis 等[4]在此基础上增加了Ⅴ期,该期特点为出现感染或肾功能衰竭,1年病死率可增高到67%,可导致器官衰竭的急性失代偿事件病死率约 为 30%。LC 仍存在缓解及一定程度逆转的可能,进行适当的干预有助于维持代偿稳定,减少致死性并发症。LC 属于终末期肝病,除肝移植(受限于肝源匮乏)之外,有效治疗方法较少。肝硬化患者的治疗(除外肝移植)应多方面综合考虑,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及监测、病因特异性治疗(抗病毒、戒酒、wilson 病治疗等)及针对肝硬化相关并发症(门脉高压、纤维化、HCC 等)的治疗。
出处
《肝脏》
2014年第12期982-985,共4页
Chinese Hepat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