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福克纳笔下的“他者”女性形象——以《八月之光》为例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运用法国著名存在主义女作家西蒙·德·波伏娃的存在主义女性主义理论对小说《八月之光》进行解读。通过对小说中女性在种族主义和清教主义双重压迫下的"他者"处境及女性角色在该处境下所进行的不同程度的抗争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出威廉·福克纳本人在小说中所体现的女性观。
作者
孙丙堂
赵玉娇
机构地区
天津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鄂州大学学报》
2014年第12期46-48,共3页
Journal of Ezhou University
关键词
存在主义女性主义
“他者”处境
威廉·福克纳
女性观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1
Wittenberg, Judith Bryant. Faulkner:The Transfiguration of Biography[M]. Lincoln: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79: 128.
被引量:1
2
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增补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11.
3
西蒙·德·波伏娃.第二性[M].李强,译.北京:西苑出版社.2004:23.
被引量:1
4
李常磊,王秀梅.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威廉·福克纳创作艺术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8.
被引量:1
5
D.L.卡莫迪.妇女与世界宗教[M].徐钧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9.
被引量:1
6
张佐娟.
希望所在——福克纳笔下魅力女性研究[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124-126.
被引量:3
7
肖明翰著..威廉·福克纳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464.
8
Pilkington, John. The Heart of Yoknapatawpha [M]. Mississippi: 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 1981: 146.
被引量:1
9
威廉·福克纳.八月之光[M].蓝仁哲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被引量:8
10
魏玉杰.
海因斯和乔安娜——种族主义的两种形式[J]
.外国文学评论,1997(3):54-59.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5
1
任文.
《喧哗与骚动》中不可毁灭的女性形象[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46-52.
被引量:8
2
威廉·福克纳.押沙龙,押沙龙![M].李文俊,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32.
被引量:4
3
[美]H·R斯通贝克.福克纳中短篇小说选[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5.
被引量:1
4
威廉·福克纳.喧嚣与骚动[M].李文俊,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224.223.311.313.
被引量:1
5
葛纪红.试论《喧嚣与骚动.镇江师专学报,2003,.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2
1
廖洪中,曹思思.
试析福克纳小说中的复调因素[J]
.江西社会科学,2007,27(11):92-96.
被引量:1
2
冯溢,王一镭.
批判式的救赎——从《八月之光》主人公克里斯默斯看福克纳的种族观[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551-556.
被引量:8
3
孙艳.
论福克纳《八月之光》的复调特征[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5):89-93.
4
刘国枝.
论福克纳小说中的替罪羊群像[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7(4):99-103.
被引量:4
5
雷岚.
一个黑人反种族主义者——解读《八月之光》中的乔安娜·伯顿[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2):134-135.
被引量:1
6
曹曦颖.
《八月之光》的生态解读[J]
.当代文坛,2011(2):126-129.
被引量:1
7
王秋园.
酷儿理论视角下的《八月之光》[J]
.科技信息,2011(24).
被引量:1
8
陶洁.
新中国六十年福克纳研究之考察与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2(1):148-156.
被引量:13
9
孙丙堂,赵玉娇.
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对《八月之光》的解读[J]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5,33(2):63-66.
10
韩启群.
“物质无意识”:物质文化视角中的福克纳环境书写[J]
.山东外语教学,2016,37(5):72-78.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10
1
祁亚平.
双重“他者”的压迫与颠覆——《舞动卢纳萨节》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J]
.当代外国文学,2012,33(3):134-142.
被引量:9
2
柳星.
论《女勇士》中的“他者”形象[J]
.湖南社会科学,2006(4):150-152.
被引量:4
3
黄洪玲,肖凌猛.
建构与颠覆——曼斯菲尔德笔下的“他者”女性形象解读[J]
.江西社会科学,2007,27(12):67-69.
被引量:6
4
翟萍.
爱伦·坡的女性观新解:失落的自我,胜利的他者[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4):94-97.
被引量:6
5
齐红.
女性:作为“他者”的存在——“50后”女作家的女性书写及历史意味[J]
.当代文坛,2009(2):70-73.
被引量:2
6
赵海萍.
艾米莉·狄金森的反“他者”女性主义思想[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23(2):20-24.
被引量:3
7
石岩.
“他者”身份的颠覆——《女勇士》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27(6):67-70.
被引量:3
8
张琪,马秀鹏.
缺席、静默的“属下”:莱辛太空小说的女性他者[J]
.求索,2014(2):133-137.
被引量:2
9
李昕.
“他者”之殇——从《觉醒》和《双鱼星座》看女性他者地位的变与不变[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7(6):71-77.
被引量:2
10
陈琳,傅美蓉.
对他者女性的再现——以《女人的天空》为例[J]
.大舞台,2015(7):100-101.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姚瑶.
论《沙漠女王》中的颠覆“他者”[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8(S1):157-158 161.
1
朱传莲.
超越内在的死亡——存在主义女性主义下的《一个小时的故事》[J]
.文山学院学报,2016,29(5):73-75.
2
谷珊,曹晨,马跃.
存在主义女性主义观照下《法国中尉的女人》中萨拉形象的分析[J]
.学园,2014(6):74-74.
3
张悦.
艾丽丝·门罗小说的存在主义女性主义探微[J]
.青年文学家,2016,0(12Z):108-109.
4
陈醒芬.
试论《诗经》中的“他者”女性形象[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3(7):96-98.
5
蒋晖.
解读塞莉的成长历程:女性意识的觉醒——评析《紫色》[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8(S1):24-26.
被引量:5
6
张哲昊.
从波伏瓦存在主义视角下重构《圣女贞德》中的新女性形象[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32(8):104-105.
被引量:1
7
王淑娟.
国内西蒙·德·波伏娃小说创作研究综述[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12):15-16.
8
吴慧,胡红.
《欲望号街车》之存在主义女性主义重读[J]
.芒种(下半月),2013(8):92-93.
9
柯英.
生存之痛:《火山恋人》的“他者”群像初探[J]
.当代外国文学,2012,33(2):105-112.
被引量:6
10
张海兰.
女性人生的凝重回望——评阿特伍德近作《道德困境》[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26(6):75-77.
被引量:1
鄂州大学学报
2014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