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仪式建设:学校德育的有效载体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学校仪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学校仪式在道德教育中有教化功能、激励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规范功能和熏陶功能。学校应从认识学校仪式建设的意义、努力更新学校仪式建设理念、注重突出学校仪式教育优势等方面加强学校仪式建设。
作者
吴建东
机构地区
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出处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6-108,共3页
Education Exploration
基金
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KT0801958A-180)
关键词
学校仪式
德育载体
功能和策略
分类号
G41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669
同被引文献
2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11
1
彭兆荣.
人类学仪式研究评述[J]
.民族研究,2002(2):88-96.
被引量:266
2
韩少功著..暗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395.
3
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15.
被引量:329
4
王海英.
构建象征的意义世界——学校仪式活动的社会学分析[J]
.当代教育科学,2007(14):15-19.
被引量:31
5
朱永新.孩子需要仪式,不需要形式[N].新京报,2007-06-09.
被引量:1
6
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M].林聚任,王鹏,宋丽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36.70.
被引量:17
7
何茜.
文化育人的载体:校园仪式建设[J]
.思想理论教育,2012(17):88-91.
被引量:14
8
费孝通著..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138.
9
赵晓雨..我国高校仪式文化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3:
10
费迪南·费尔曼.生命哲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3..
被引量:23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王为.
从校风建设视角看合并高校校园文化的融合[J]
.文教资料,2005(30):48-50.
被引量:2
2
克利福德·吉尔兹著,韩莉译.文化的解释.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P5.
被引量:1
3
齐美尔著,林荣远译.社会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P480-490.
被引量:1
4
美:林南著,张磊译.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被引量:1
5
莫琳·T·哈里楠主编,傅松涛等译,教育社会学手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P265.
被引量:1
6
李育红,杨永燕.
文化独特的外现形式——仪式[J]
.广西社会科学,2008(5):202-205.
被引量:51
7
李红真.
论班级“教育习俗”的内涵和教化功能[J]
.江苏教育研究,2008(9):17-19.
被引量:1
8
薛艺兵.
对仪式现象的人类学解释(上)[J]
.广西民族研究,2003(2):26-33.
被引量:185
9
彭兆荣.
人类学仪式理论的知识谱系[J]
.民俗研究,2003(2):5-20.
被引量:89
10
王宇.
仪式教育与大学生国家观念塑造探赜[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2009(4):51-52.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669
1
耿中华.
新时代学校仪式教育的内涵、困境与进路[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48):58-61.
被引量:4
2
秦苏珏.
历史书写与文化阐释的困境——以《在世界的中心相遇》中的仪式为例[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0(2):426-437.
3
邓亚净,杨文仙.
习近平德治观及其在西藏乡村治理场域中的运用[J]
.西藏研究,2020(3):8-14.
4
何淑贤.
小学仪式教育探析[J]
.新智慧,2021(18):61-62.
5
徐德信.
作为社会剧场的仪式研究:基于巴厘和新村葬礼的比较分析[J]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23(1):235-244.
6
李春阳.
体育仪式:国家认同建构的象征维度——以北京冬奥会为考察对象[J]
.体育视野,2022(15):1-4.
被引量:2
7
代玉启.
互动仪式链理论视野中的高校典礼——以Z大学学生节为例[J]
.社会科学家,2021,36(8):21-25.
被引量:5
8
王志燕,樊秀丽.
从升旗仪式看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融合教育路径[J]
.西北民族研究,2022(4):83-92.
被引量:2
9
胡继宁.
仪式的意图:绘画中仪式符号的象征人类学阐释[J]
.西北民族研究,2021(3):143-152.
被引量:4
10
李广,杨俊丽.
建构社会创伤的“记忆之场”——以日本侵华暴行史料群为中心[J]
.外国问题研究,2023(2):31-37.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2
1
谭华.
“东亚病夫”小史[J]
.体育文化导刊,1986(2):48-48.
被引量:2
2
戴国斌.
体悟:对武术的解释[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5(1):61-63.
被引量:38
3
蔡仲林,施鲜丽.
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1):62-64.
被引量:202
4
陈志文.??教育改革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N)光明日报. 2015 (013)
被引量:1
5
[日]松田隆智 著,吕彦,阎海 译.中国武术史略(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
被引量:1
6
吴高明.? 武术是锻炼身体的方法——关于武术的几个问题和蔡龙云同志商榷(J)新体育. 1957 (04)
被引量:1
7
蔡龙云.? 我对武术的看法(J)新体育. 1957 (02)
被引量:1
8
段丽梅.
干戚舞渊源考(二)——边缘性考证[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23(6):91-93.
被引量:2
9
常永才,John W.Berry.
从文化认同与涵化视角看民族团结教育研究的深化——基于文化互动心理研究的初步分析[J]
.民族教育研究,2010,21(6):18-22.
被引量:49
10
戴国斌.
不同历史时期武术影视明星发展特征研究——以李小龙、成龙、李连杰为例[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6):37-40.
被引量:35
引证文献
3
1
王荣,闫晓.
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学校民族团结教育[J]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8,6(1):34-36.
被引量:1
2
彭耀来,张兴.
以少先队仪式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价值与路径[J]
.中小学德育,2022(2):32-35.
3
张河水,王坤,段丽梅.
武术本质“击”“舞”再论及对学校武术“打练并进”的教改启示[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6,30(5):83-9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罗鸣春,陈家敏,常敬,李功雨.
民族院校大学生民族团结心理特点及培育研究[J]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8,6(6):59-65.
被引量:6
2
於鹏,殷怀刚,陈刚.
新时代武术教育改革的关键议题与实践反思——从“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出发[J]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2024,48(9):88-96.
被引量:1
1
胡玉芳.
浅谈师爱的功能和策略[J]
.魅力中国,2014(1):379-379.
2
龚巧云.
浅谈班主任如何进行班级文化建设[J]
.教育革新,2007(8):18-18.
被引量:3
3
彭晓红,颜丽.
挖掘有利教育资源营造灵动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J]
.小学德育,2007(24):23-25.
4
刘爽,赵蕾.
学校文化在德育工作中的应用[J]
.才智,2012,0(36):154-154.
5
孙力.
班级文化是优秀班集体的灵魂[J]
.教育文汇,2016,0(7):20-21.
6
张贵海.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德育实效[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B05):8-9.
被引量:2
7
孔文东.
创新时代学校文化建设家长不能缺席[J]
.教育科研论坛,2013(1):93-94.
被引量:1
8
王爱平.
简论校园精神[J]
.教育探索,2001(9):84-85.
被引量:2
9
李志贵,曾卫.
培育良好班级文化 实现学校德育“四化”[J]
.中国德育,2011,6(3):35-37.
10
曾芝梅,申晓伟.
高职院校教师文化建设研究[J]
.教师,2010(36):23-25.
被引量:1
教育探索
2014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