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基于“微传播”视角的大学生人际沟通行为效应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微传播"时代,微博、微信等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人际沟通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基于此,分析"微传播"对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行为产生的正负效应,并提出应对思路。
作者
蔡依璐
李杭东
机构地区
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
中国计量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出处
《新闻传播》
2014年第5期319-319,322,共2页
Journalism Communication
基金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Y201226258)成果
关键词
微传播
人际沟通
效应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G641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苏荣才著..对话美国报业总裁[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394.
2
宋瑾.
从微博看SNS对大学生社交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
.新闻知识,2012(2):62-63.
被引量:8
3
张琪.
大学生微博交往动机与行为特点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12,33(8):54-58.
被引量:17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黄胜进.
网络社会交往行为问题的哲学反思[J]
.重庆社会科学,2006(5):30-32.
被引量:5
2
聂衍刚,丁莉,蒋佩,刘毅.
青少年网络交往行为的特点及测验量表的编制[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5):3-8.
被引量:9
3
WemerJ.Severin.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郭镇之主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333-334.
被引量:1
4
卡尔弗特.信息时代的儿童发展[M].张莉译.上海:商务印书馆,2007:35.
被引量:1
5
大学教师很热衷社交媒体,91%将作为工作一部分[EB/OL].http://www199it.corn/archives/2011052610670html.
被引量:1
6
[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102.
被引量:101
7
[德]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第一卷)[M].洪佩郁、蔺青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
被引量:4
8
Twitter全球月独立访问用户数量达4亿[DB/OL].http://news.xinhuanet.com/iff2011-09/09/c一122009652.htm.
被引量:1
9
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DB/OL].http://www.cnnic.net.cn/dtygg/dtgg,201201,W0201216337628870651.pdf.
被引量:1
10
彭兰:使人与信息融合[OB/OLI.http:Hnews.xinhuanet.com/intemet/2010-03/05/content__13104221_11.htm.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23
1
钟雄星.
基于自组织的大学生微博交往行为引导[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4,24(1):45-48.
2
刘宗义.
2012年我国微博发展综述[J]
.重庆社会科学,2013(1):43-48.
被引量:9
3
栗蕊蕊.
道德阳光照进微世界——基于微博的道德话语生成及道德教育方式构建[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25(6):72-76.
被引量:5
4
胡磊,高迎.
微博行为研究述评[J]
.情报杂志,2013,32(8):45-49.
被引量:9
5
陈耀,李远煦.
大学生与微博名人准社会交往的实证研究[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4):420-425.
被引量:1
6
赵希.
大学生手机网络使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
.电化教育研究,2014,35(4):43-47.
被引量:54
7
孟杰,李娜,范菲菲,蔡海云,康宁.
大学生应用微博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8):7-10.
8
黄鸿业.
大学生掌媒虚拟社交的传播效果分析[J]
.东南传播,2014(7):105-106.
9
胡磊,王琼,范烺.
大学生微博社区参与动机实证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14,35(10):60-65.
被引量:3
10
胡磊,高迎.
微博社区成员参与动机实证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0(5):797-804.
被引量:14
1
王湖滨.
试论管理者沟通行为的优化[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6(6):64-68.
2
叶育登,胡记芳.
民工社会认同形成机制探析-基于群际传播视角[J]
.西北人口,2008,29(4):88-92.
3
田瑞华.
领导有效沟通的意、位、距[J]
.领导科学,2009,0(24):26-27.
4
谢苏.
构建和谐社会的人际关系是现代公共关系的新使命[J]
.湖北社会科学,2006(5):56-59.
被引量:2
5
刘忠群,刘高峰.
浅析网络对沟通行为的影响[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92-93.
被引量:10
6
王海燕.
基于新媒体传播视角下地方政府媒体形象塑造研究[J]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2):99-101.
7
袁春云,刘杰.
试论网络对组织沟通行为的影响[J]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106-108.
8
肖文涛.
群体性事件:当前态势与地方政府应对思路[J]
.学习论坛,2010,26(5):51-55.
被引量:4
9
伍学军.
简析哈贝马斯社会批判理论的方法论基础[J]
.天津社会科学,2004(6):56-58.
被引量:1
10
曲淑华,郑百宇.
网络情势下群体性事件的新特点及应对思路[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3(4):91-93.
新闻传播
2014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