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背景下的师生交往:变化与对策
被引量:2
Teacher-Student Association Needs Variety and Measures under the Net-background
出处
《江西教育科研》
2002年第5期14-15,32,共3页
Jiangxi Educational Research
参考文献12
-
1周艳.虚拟现实与教育[J].开放教育研究,2000,6(3):16-19. 被引量:14
-
2鲁洁.网络社会·人·教育[J].江苏高教,2000(1):14-22. 被引量:135
-
3吴康宁主编..课堂教学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57.
-
4郑金洲.重构课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9(3):53-63. 被引量:204
-
5指的是年长一代必须向年轻一代学习,请参见郑金洲:《教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6. 被引量:1
-
6[美]迈克尔·德图佐斯著,周昌忠译:《未来会如何--信息新世纪展望》,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第229页. 被引量:1
-
7孙少晶.网络传播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J].青年研究,1999(7):37-39. 被引量:147
-
8桑新民.探索信息时代人类文化与教育发展的新规律[J].人民教育,2001(1):10-11. 被引量:66
-
9[捷]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14页. 被引量:2
-
10戴本博主编,张法琨副主编:《外国教育史(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255页.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4
-
1[2]G.D.Borich,(1994).Observation Effective Teaching,Macmillan.p.55. 被引量:1
-
2[5]C.J.Maker,(1993).Creativity Intelligence and Problem Solving,in Gifted Education International,9(2).pp.68-77. 被引量:1
-
3[9]M.R.Leenters, and J.A.Erskine, (1978).Case Research: the Writing Process, pp.14, 15. 被引量:1
-
4任平.新全球化时代与21世纪公共哲学[J]江海学刊,1999(03). 被引量:1
共引文献558
-
1彭红,艾险峰,常宇明.虚拟现实技术在《产品材料与工艺》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设计艺术研究,2021,11(4):96-100. 被引量:3
-
2何玲玲.基于互联网的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实践[J].电子技术(上海),2020,49(8):68-69. 被引量:1
-
3陈小霞.网络环境下的德育主体间性[J].理论观察,2007(6):51-52.
-
4董建蓉,李小平,唐丽萍.基于网络游戏的产品属性与消费行为研究——以大学生游戏成瘾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7(S1):83-85. 被引量:19
-
5王瑾.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缺失与高校道德教育[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19(S1):14-16. 被引量:5
-
6赵香元.基于新课程改革的有效教学初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3):128-131. 被引量:1
-
7卞睿.充分利用网络优势 打造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平台[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25(2):65-66.
-
8达正花.当代教师应必备的信息素养[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19(4):47-50. 被引量:4
-
9裘尧银.让提问来敲响科学创造之钟[J].科技资讯,2008,6(4).
-
10吴殿华,曹鸣歧.网络传播与高校德育教育[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2,18(6):45-47.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14
-
1张香兰.论网络文化背景下的新型师生关系[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7(6):114-115. 被引量:6
-
2岳伟,王坤庆.主体间性:当代主体教育的价值追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2(2):1-6. 被引量:165
-
3周芳.当代大学教育交往:师生交往问题的研究与对策[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9(1):86-89. 被引量:13
-
4高媛媛,丁标.主体间性:透视师生交往的新视角[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22(5):15-17. 被引量:2
-
5张俭民.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对重构师生交往关系的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7(1):76-78. 被引量:21
-
6梁兢.基于网络环境下师生角色的内涵及关系[J].北方经济(学术版),2007(2):143-144. 被引量:2
-
7余清臣.论教师的师生交往能力建设--基于布迪厄资本理论的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08(10):10-13. 被引量:4
-
8蒲蕊.师生交往在学校教育中的深层意义[J].教育研究,2002,23(2):53-57. 被引量:107
-
9刘慧.交往:师生关系的新概念——当代教育转型中师生关系的理论探讨[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1,13(4):78-81. 被引量:15
-
10王鑫,马广超.中小学师生交往问题研究——基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J].现代交际,2016(14):121-122. 被引量:2
-
1解光穆,张治荣.城镇化进程中宁夏义务教育阶段城镇学生数量变化与对策建议[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75-83. 被引量:6
-
2蔡元菊.适应从中专到大专教育层次的变化与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6):134-135.
-
3丁钢.教育跨世纪的发展主题[J].中国图书评论,1996,19(11):48-49.
-
4王洪梅.老师的眼泪[J].学子,2009(4):22-22.
-
5张仕萌.网络英语教学推进学生思维创新的实证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32(3). 被引量:2
-
6热点网罗[J].好家长(青春期教育),2015,0(12):2-3.
-
7郑晓齐,张豫.信息时代教学目标的变化与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52(3):72-75. 被引量:3
-
8蓝艺明.小学计算教学价值取向的变化与对策[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4(4):74-76. 被引量:15
-
9卫丽英.走出课堂 网罗万象[J].新课程(下),2013(6):94-95.
-
10李红霞,范春艳,卫静芬.金融危机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变化与对策研究——以上海市某高校大学生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2011(3):70-74.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