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14-115,共2页
Journal of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参考文献4
-
1[1]王旭东.国外师生关系综述[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被引量:1
-
2桑新民.探索网络文化视野中的教育新天地[J].教育发展研究,2002,22(1):39-44. 被引量:21
-
3[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在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被引量:1
-
4[4]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视野[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被引量:1
共引文献20
-
1刘波.网络时代大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问题刍议[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4):90-92.
-
2汪颖,陈婷.数字文化艺术及其在多媒体课件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5(10):19-22.
-
3张进良,张克敏.现代远程教育中的生态失衡及其对策[J].远程教育杂志,2006,24(5):16-20. 被引量:14
-
4刘瑞花.浅析网络文化间的竞争[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12):114-115.
-
5冯焱.网络政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9(2):99-101. 被引量:1
-
6桂斌,王永辉.网络时代须以正视的问题——网络对教育的影响[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2(3):30-32. 被引量:4
-
7王维,杨治华.近年来国内网络文化研究热点综述[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3(2):93-98. 被引量:18
-
8黄李凤,温雪.网络文化适应研究述评[J].开放教育研究,2008,14(4):54-58. 被引量:8
-
9刘金丽.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J].云南电大学报,2009,11(4):24-26. 被引量:3
-
10韩银环,王声光.基于网络文化的大学生亚文化“双刃性”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23(3):31-32.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32
-
1夏天林.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J].考试周刊,2007(1):31-32. 被引量:7
-
2岳伟,王坤庆.主体间性:当代主体教育的价值追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2(2):1-6. 被引量:165
-
3林鹣鹣.论网络教学中师生关系的重构[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4(7):59-61. 被引量:3
-
4董丽.从后现代视角反思网络时代师生关系[J].职业技术教育,2005,26(1):72-73. 被引量:2
-
5周芳.当代大学教育交往:师生交往问题的研究与对策[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9(1):86-89. 被引量:13
-
6傅燕群.试论网络教育中师生关系变化的原因及对策[J].远程教育杂志,2005,23(3):61-61. 被引量:2
-
7胡剑,陈久奎.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及其对师生关系的审视[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4(4):97-99. 被引量:6
-
8高媛媛,丁标.主体间性:透视师生交往的新视角[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22(5):15-17. 被引量:2
-
9张俭民.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对重构师生交往关系的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7(1):76-78. 被引量:21
-
10梁兢.基于网络环境下师生角色的内涵及关系[J].北方经济(学术版),2007(2):143-144. 被引量:2
引证文献6
-
1邓国峰.网络时代的高校师生关系与校园网络群体性危机事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15(2):36-37. 被引量:3
-
2潘娟,瞿堃.网络环境下的师生交往探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7(2):56-58. 被引量:3
-
3王德江.网络环境下高校师生关系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2(4):69-69.
-
4蔡淑珍,袁超,温明.网络环境下构建高校新型师生关系的思考[J].前沿,2012(23):159-160. 被引量:3
-
5谢立璟,鲁杨,周东平,付映宏,聂立华,王秋芳.微网络环境下师生沟通平台构建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4):35-36.
-
6李艳.现代信息技术对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影响研究[J].科教导刊,2015(07X):83-84.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12
-
1王应瑞.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及消解对策[J].人民论坛(中旬刊),2011(2):70-71. 被引量:3
-
2叶文来.高校师生交往网络化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09,25(6):113-114. 被引量:1
-
3叶文来.计算机编程类课程教学探析[J].福建电脑,2009,25(10):34-35. 被引量:6
-
4刘春花.QQ访问:师生闲话中的精神交往[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0(5):106-108. 被引量:5
-
5董天策,王君玲.网络群体性事件研究的进路、议题与视角[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33(8):23-28. 被引量:33
-
6常加忠.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师生关系异化问题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9):11-13. 被引量:2
-
7陶鹏,杨秀芹,宋灵.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师生关系危机、原因及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15(5):47-49. 被引量:4
-
8柳丽雅.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现代师生关系的研究——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为例[J].新课程研究(中旬),2017,0(9):117-118.
-
9邓志刚,潘慧.主客体关系视角下的网络育人模式研究成果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0):115-116.
-
10边宗.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以计算机课程教学为例[J].信息与电脑,2016,28(3):251-251. 被引量:2
-
1陆晓东.学问之道[J].当代学生(读写),2014(5):38-38.
-
2黄英.师严然后道尊[J].新一代(理论版),2011(4):134-134.
-
3师道尊严[J].作文之友(小学阅读版),2017(1):33-33.
-
4蔡明,王军.谈高校师范生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B):175-176. 被引量:2
-
5朱亚玲.谈如何让幼儿感受变“脸”的爱[J].空中英语教室:校本教研,2011(11):79-79.
-
6张晚林.论现代教育的职业化特征及其对中国传统人文教育的背弃[J].阅江学刊,2011,3(3):90-94.
-
7蔡月珍.数学教学如何向“精神实体”目标伸展[J].小学教学研究,2010(9):37-38. 被引量:2
-
8“师严”然后道尊[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7(31).
-
9应玉娟.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都市家教(下半月),2009(12):107-107.
-
10李萌,付超.师范生在顶岗实习支教期间师生关系特点[J].学周刊(上旬),2011(12):15-15.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