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汽油醚化技术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随着人们对环保的日益重视,对石化企业生产的汽油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介绍了为适应环保要求而推出的汽油醚化技术,醚类化合物作为一种可有效提高汽油辛烷值的含氧化合物,现已广泛用于改善汽油的辛烷值,这些醚类化合物主要有MTBE、TAME、ETBM等,重点介绍了MTBE的生产技术及副效应,并对醚类含氧化合物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者
单江萍
机构地区
新疆克拉玛依石化公司
出处
《新疆石油科技》
2002年第1期71-75,共5页
Xinjiang Petroleum Science & Technology
关键词
炼油
综合技术
应用前景
汽油
醚化技术
分类号
TE624.48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加工工程]
TE626.21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7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7
同被引文献
2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3
参考文献
6
1
左明.
车用汽油的清洁化进程[J]
.炼油,2001,6(1):1-8.
被引量:7
2
李美霞,林维明,张歆.
我国汽油添加醚类生产的进展[J]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1999,24(2):53-58.
被引量:5
3
侯芙生.
21世纪的炼油技术[J]
.炼油,2000,5(1):1-11.
被引量:5
4
张志华.
C_5烯烃的醚化及烷基化[J]
.石油炼制与化工,1996,27(5):20-25.
被引量:10
5
钱伯章.
醚类含氧化合物生产技术新进展[J]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1997,22(2):46-51.
被引量:3
6
Naiyuan Chen.
对环境友好燃料炼厂的技术要求I.美国现状概述[J]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0,29(2):61-63.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47
1
郝兴仁,杨宗仁,王进善.
MTBE催化蒸馏技术的开发及应用[J]
.齐鲁石油化工,1993,21(1):6-11.
被引量:7
2
王海彦.
我国醚类生产技术的进展与建议[J]
.石油炼制与化工,1994,25(2):37-41.
被引量:11
3
魏述俊.
新配方汽油对我国炼油工业的影响及对策[J]
.石油炼制与化工,1994,25(7):37-43.
被引量:20
4
李军.
甲基叔丁基醚的市场现状和发展[J]
.现代化工,1994,14(11):42-43.
被引量:2
5
李军.
甲基叔丁基醚开发进展[J]
.河南化工,1995,14(1):6-7.
被引量:5
6
丁振亭.
甲基叔丁基醚(MTBE0的发展趋势[J]
.化工商品科技情报,1995,18(3):18-21.
被引量:1
7
刘宏庆,陈谊.
我国甲基叔丁基醚生产技术概况与建议[J]
.江苏化工,1995,23(1):4-6.
被引量:5
8
贾立山.
汽油添加剂醚类的生产工艺[J]
.石油化工,1995,24(1):57-63.
被引量:5
9
赵毓璋.
增加醚类生产的烯烃骨架异构化技术[J]
.炼油设计,1996,26(1):1-5.
被引量:3
10
金明,王晓娟,宋海姣,项占梅,王静平.
中药及熏灸治疗干眼症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6,16(2):71-73.
被引量:40
共引文献
27
1
刘琪.
S Zorb装置降低汽油烯烃含量的探索[J]
.中外能源,2020,25(1):75-80.
被引量:5
2
贠莹,高峰,金平,齐慧敏,李睿.
硫酸法烷基化工艺技术探讨[J]
.当代化工,2020,0(1):186-190.
被引量:6
3
王璐璐,齐邦峰,曹祖宾,于海莲.
含氧化合物对汽油抗爆性的影响[J]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05,25(4):17-19.
被引量:16
4
刘国兴.
高效汽油抗爆剂MMT的合成与应用[J]
.化学工程师,2006,20(4):41-43.
被引量:13
5
刘明晖,曾佑富,翁惠新,刘成林.
裂解碳五选择性加氢研究[J]
.精细石油化工,2006,23(3):26-28.
被引量:4
6
刘明晖,曾佑富,翁惠新,刘立新,刘成林.
裂解C_5醚化研究[J]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6,35(4):260-263.
被引量:3
7
段良伟.
汽油质量升级研究[J]
.化工科技,2007,15(1):36-41.
被引量:8
8
刘博学,邓征勇,翁惠新,高步良.
催化裂化C_5醚化研究[J]
.石化技术与应用,2008,26(6):532-535.
被引量:1
9
李炜,石连生,梁成龙.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VB-LSSVM算法研究辛烷值预测建模[J]
.仪器仪表学报,2009,30(2):335-339.
被引量:18
10
王璐璐,王吉林,齐邦峰.
羧酸锂汽油抗爆剂的制备及应用[J]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09,25(2):202-206.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24
1
孟庆宏,鹿淑红,李峰.
催化裂化轻汽油临氢醚化生产清洁汽油[J]
.石油炼制与化工,2004,35(5):25-28.
被引量:9
2
李长明,李吉春,黄星亮,林泰明.
FCC轻汽油醚化催化精馏工艺的研究[J]
.石油炼制与化工,2004,35(1):5-9.
被引量:25
3
杜桐林.
催化裂化汽油醚化改质的工程开发[J]
.石油炼制,1993,24(11):26-29.
被引量:9
4
王婧,李东风.
催化蒸馏技术的应用进展[J]
.化工时刊,2005,19(8):50-55.
被引量:11
5
段启彬,兰洪平.
引进汽油醚化装置的节能措施及效果[J]
.炼油技术与工程,2005,35(9):53-55.
被引量:3
6
刘立新,江洪波,刘明辉,翁惠新.
裂解碳五合成甲基叔戊基醚体系的热力学特征[J]
.石油化工,2006,35(7):624-628.
被引量:15
7
刘立新,郭忠林,王洪立,翁惠新.
C_5烯烃与甲醇醚化反应动力学的研究进展[J]
.精细石油化工,2006,23(5):59-63.
被引量:8
8
安振国,张晓杰,任万忠.
反应精馏技术的研究进展[J]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7,28(1):14-19.
被引量:17
9
Muja I, Toma A, Popescu D C, et al. Thermodynamic Study of the Methanol Addition to I soamylen. Chem Eng Process,2005,44 (6) : 645 -651
被引量:1
10
Pescarollo P, Trotta P, Sarathy P R. Etherify Light Gasolines. Hydrocarbon Process, 1993,72 ( 2 ) : 53 - 60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李琰,李东风.
催化裂化轻汽油醚化工艺的技术进展[J]
.石油化工,2008,37(5):528-533.
被引量:33
二级引证文献
33
1
孙方宪,张星,张艳霞,洪晓煜,苗刚,张树明.
原料中杂质对催化裂化轻汽油醚化反应的影响[J]
.炼油技术与工程,2010,40(4):16-18.
被引量:8
2
王亭亭,黄星亮.
C_5直链烯烃骨架异构化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J]
.化工进展,2011,30(S1):143-146.
被引量:2
3
黄涛,毛俊义,渠红亮,张占柱.
通过醚化对脱硫汽油改质的研究[J]
.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09,25(3):61-64.
被引量:1
4
黄静,刘兴,张慧,景媛媛,李吉春.
催化精馏工艺在催化汽油改质技术中的应用[J]
.石化技术与应用,2011,29(6):548-552.
被引量:3
5
温世昌,孙方宪,刘成军,许新刚.
催化汽油醚化装置的安全联锁特点[J]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2,41(1):35-38.
被引量:4
6
李林,唐铭辰,胡炎兴.
催化裂化轻汽油醚化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12,33(4):44-48.
被引量:11
7
高明.
国产醚化催化剂在引进装置上的工业应用[J]
.中外能源,2013,18(5):79-84.
被引量:1
8
孙方宪,温世昌,李新,陈霆.
催化汽油醚化装置主要节能技术探讨[J]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3,42(1):11-14.
被引量:8
9
贺国荣.
煤制烯烃副产混合碳五的综合利用探讨[J]
.中国化工贸易,2013,5(12):250-251.
被引量:1
10
徐俊,邵春宇,蔡海军.
乌鲁木齐石化公司轻汽油醚化装置的试生产[J]
.石化技术与应用,2014,32(1):32-38.
被引量:5
1
备受青睐的MTBE[J]
.东南亚石化市场研究,1993(12):17-21.
2
苗毅.
开发符合中国国情的高品质汽油[J]
.石油炼制与化工,1999,30(6):9-11.
被引量:24
3
Gibb.,LM,胡竟成.
用添加剂提高汽油品质[J]
.石油化工译丛,1989,10(6):34-39.
4
陈田鑫,左成玉,胡刚.
对催化裂化汽油加氢脱硫技术的探讨[J]
.工业设计,2012(3):104-104.
5
武雪峰,赵俊鹏,侯拴弟,龙军.
催化裂化组合式工艺探索性研究[J]
.当代石油石化,2003,11(4):29-33.
被引量:1
6
李娜,郭莘,陶志平.
影响发动机排放的汽油品质的发展[J]
.当代化工,2014,43(8):1616-1619.
被引量:4
7
汽油加氢改质催化剂在大连应用成功[J]
.中国石油和化工,2009(8):72-72.
8
彭燕珊.
车用汽油品质谁最好?——5品牌车用汽油检测对比报告[J]
.消费者报道,2013,0(9):10-10.
9
徐俊,邵春宇,蔡海军.
乌鲁木齐石化公司轻汽油醚化装置的试生产[J]
.石化技术与应用,2014,32(1):32-38.
被引量:5
10
纪文萍,郭亦明.
MAZ提升国产汽油品质[J]
.中国石油石化,2004(8):64-65.
新疆石油科技
200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