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林业》
2002年第03B期36-36,38,共2页
Forestry of China
同被引文献8
-
1匡志盈.全球防治荒漠化情况综述[J].世界农业,2006(10):8-10. 被引量:4
-
2卢琦,周士威.全球防治荒漠化进程及其未来走向[J].世界林业研究,1997,10(3):35-44. 被引量:22
-
3卢琦,杨有林.全球沙尘暴警示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2-4. 被引量:3
-
4杨有林,卢琦.国际防治荒漠化评述:1977—1997[J].林业科技管理,1997(2):13-15. 被引量:3
-
5李继光,金兰淑,林国林,等.浅谈世界各国治沙研究进展及我国可借鉴之处[C].首届中青年高新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2007. 被引量:1
-
6佚名.赴澳大利亚参加Landcare会议及治沙考察报告[R].//曲桂林,金普春.林业国际交流报告选编(2003-2004).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被引量:1
-
7Langford-Smith T.对澳大利亚沙漠的新展望[J].Australian geographer,1983(5). 被引量:1
-
8范铭义.澳大利亚荒漠化防治政策与措施[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8,8(3):91-93.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2
-
1辛竹琳,欧阳峥峥,林巧,何微,王晓梅,杨小薇,孔令博.澳大利亚农业绿色发展体系建设及对中国的启示[J].农业展望,2022,18(6):30-34. 被引量:1
-
2田美荣,田雨欣,杨伟超,冯朝阳,高吉喜,王世曦.不同规格芦苇沙障生态保护成效研究[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23,13(2):753-759. 被引量:3
-
1李万才,于海梅.内蒙古土地荒漠化状况、成因及对策[J].内蒙古统计,2001(4):28-30.
-
2赵建新.国内外荒漠化状况与西藏防沙治沙[J].林业建设,2007(1):25-28. 被引量:16
-
3罗斌,周士威,张相辅,孟新华.世界范围荒漠化和我国沙漠治理的成功经验[J].中国沙漠,1994,14(2):49-54. 被引量:5
-
4王海梅.锡林郭勒盟荒漠化状况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3):7839-7841. 被引量:1
-
5李锋.荒漠化对区域土地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分析——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J].干旱区研究,1999,16(3):59-62. 被引量:7
-
6张洪玲,李国春,王冬妮,肖国杰,郭茜.科尔沁地区荒漠化状况的遥感监测[J].农业网络信息,2006(2):42-44. 被引量:4
-
7王宇昕.长春地区土壤荒漠化情况及治理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36):168-169.
-
8刘建凯,富远年,宋良红.民勤县荒漠化成因与防治对策[J].水土保持通报,2007,27(3):180-182. 被引量:5
-
9黄树春,赵帅军,杨玲,刘志尧.从基础地质角度研究洞庭湖流域水蚀荒漠化状况及成因[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6(3):79-83. 被引量:1
-
10贾宝全,慈龙骏,高志刚,张红旗.鄂尔多斯高原土地沙化过程中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定量分析[J].林业科学,2003,39(6):15-20. 被引量:30
;